︿

紀永添專欄:看波蘭這樣面對戰爭威脅與積極備戰    

紀永添 2022年10月19日 07:00:00
波蘭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立即簽約採購250輛M1A2 SEPv3,以強化地面部隊戰力。(圖片摘自網路)

波蘭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立即簽約採購250輛M1A2 SEPv3,以強化地面部隊戰力。(圖片摘自網路)

雖然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節節敗退,元氣大傷,常備部隊受到嚴重的損失,被迫動員後備軍人參戰,但緊臨俄羅斯,平日受到強大威脅的中歐、東歐國家,仍不敢大意。特別是歷史上,曾被蘇聯併吞過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波蘭等國,更是加緊強化軍備,以嚇阻俄羅斯的侵略野心。在這其中,又以波蘭最為積極,原因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開始,波蘭慘遭蘇聯與德國聯手瓜分。在波蘭亡國期間,發生過多次血腥鎮壓與大屠殺慘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波蘭更成為蘇聯的禁臠,被鎖入鐵幕之中數十年。冷戰時期蘇聯附庸國所組成的華沙公約組織,就是在波蘭首都華沙成立,因而得名。近年來俄羅斯不時露出向外擴張的野心,多次與白俄羅斯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兩國的聯合部隊直抵波蘭與白俄羅斯的邊界,讓波蘭感受到極大的軍事壓力。

 

波蘭是歐洲的十字路口

 

在歷史的因素外,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也讓波蘭有如芒刺在背。這塊飛地是因蘇聯解體而形成的,波蘭與立陶宛相繼獨立後,讓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隔離。由於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所在地,戰略位置重要,因此俄羅斯絕對不會放棄,過去屢屢傳出俄羅斯有意重新打通這塊飛地,但這勢必要入侵波蘭或立陶宛,其中波蘭又是最有可能的目標。從蘇聯到俄羅斯,都如此覬覦波蘭的原因,在於該國位於歐洲心臟地帶,素有歐洲的十字路口之稱。俄羅斯若借道白俄羅斯,成功入侵波蘭,不只重新與加里寧格勒取得連絡,還能進一步威脅德國、法國等西歐國家。這對於缺少出海口與不凍港的俄羅斯而言,有很大的誘惑力。更不用說還能切斷波羅的海三國與北約成員國的陸路連繫,並進一步對芬蘭與瑞典施壓,讓波羅的海成為俄羅斯內海。

 

波蘭清楚明白這樣的危機,因此在1999年就率先加入北約,並積極要求北約協助波蘭推動軍事現代化,請北約提供教官協訓,派遣部隊參與聯合演習,甚至遊說北約在波蘭建立永久基地,好讓北約部隊可以長期駐防波蘭。但北約一直不願意給予明確承諾,原因在於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強力反彈,兩國嚴厲指控北約在波蘭設立永久基地是挑釁行為。北約只好輪流派遣部隊到波蘭,以短期聯合演習的方式,一方面避免觸怒俄羅斯,一方面表達對波蘭的支持。北約雖然早就在波蘭設立了東北多國軍團指揮部(Multinational Corps Northeast),但一直採用這種頻繁輪駐的方式來避免衝突。直到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震驚歐洲各國,俄羅斯在2017年所舉行的「西方2017演習」又毫不掩飾野心,且無視於各國的抗議,北約才首度展開長期駐紮。

 

爭取北約美國駐軍

 

美國一開始是將部份武器裝備封存在波蘭,好在情勢有任何變化時,能快速部署兵力,在2017年開始長期駐紮後,才逐步增加軍力。波蘭面對越來越嚴峻的軍事威脅,更直接向美國爭取在波蘭境內,設立永遠性的美軍基地,當時是由川普擔任美國總統,波蘭甚至提出將這個基地命名為川普堡(Fort Trump),還同意支付每年20億美金的駐軍費用。剛好川普的行事作風獨斷,奉行單邊主義,與過去的德、法等盟國頗有齟齬,計畫削減駐紮在德國的美軍部隊,除了撤回美國或部署到印太地區,也打算將一部份兵力轉移到東歐,包括波蘭在內。2020年美國與波蘭簽署了「加強防務合作協定」,為美軍在波蘭長期駐軍提供了相關的法源基礎。美國承諾增加在波蘭的兵力,波蘭則興建新的軍事基地與附屬設施,必要時將可供2萬名的美軍部隊進駐到波蘭。

 

除了爭取北約的軍事協助外,波蘭也積極強化自身的國防能力。在2018年宣布耗資47億美元,採購愛國者防空飛彈,並在之前同意讓美國在波蘭部署陸基神盾飛彈防禦系統(Aegis Ashore)。陸基神盾擁有與神盾艦一樣的大型相位陣列雷達與標準3型飛彈,能攔截來自俄羅斯、甚至是伊朗的彈道飛彈攻擊。波蘭的陸基神盾是歐洲大陸上的第二座,第一座位於羅馬尼亞,已經在2016年開始擔任戰備。不過波蘭國內的反對意見認為,在波蘭部署陸基神盾,保護的是美國與西歐國家,波蘭卻得承受俄羅斯的政治壓力,而且會讓部署地點周邊的城鎮陷入危險中,成為俄羅斯的首要攻擊目標。而除了波蘭國內的政治紛擾,工程本身所遇到的問題,也讓整個計畫不斷延宕。但因俄烏戰爭爆發與波蘭政府的支持,目前已在加緊趕工,預計會在2023年開始運作。

 

新購M1A2主力戰車又與韓國達成長期軍購協議

 

波蘭空軍則在加入北約後,先採購了48架F-16C/D戰機,但當時的波蘭無力全面淘汰舊有的俄系戰機。一直到2020年,才與美國簽署採購合約,以46億美元採購32架F-35A戰機,來取代俄系的MiG-29戰機。只是F-35A還未交機,俄羅斯已入侵烏克蘭,讓波蘭舉國上下感到迫切的危機,強化軍備成為共識。原本在戰前,波蘭已在考慮採購美國的M1A2主力戰車,美國剛好在戰爭爆發之前批准了這筆軍售案,波蘭在戰爭爆發後,立即簽約採購250輛M1A2 SEPv3,以強化地面部隊戰力。美國為了讓波蘭陸軍快速強化戰力,以嚇阻俄羅斯,還額外提供了一批舊型的M1A2,供波蘭士兵進行訓練,這批訓練用的M1A2已在之前送抵波蘭。同時,波蘭還計畫要採購高達500套的M142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以強化砲兵部隊的打擊能力。

 

波蘭首批訓練用的M1A2在簽約4個月後即迅速交車。(取自推特)

 

比較特別的是波蘭為了快速強化軍備,採取雙管齊下的戰略,除了向美國採購先進的武器系統,近日還與南韓達成長期軍購協議,預計將會引進980輛K2主力戰車、648輛K9自走砲與48架FA-50輕型攻擊機。目前已簽署的第一階段採購合約,將先以57億美元採購128輛K2、212輛K9與12架FA-50。其中K2是南韓自製K1主力戰車的後續改良型,與K1A1一樣採用120公釐戰車砲,但新增自動裝彈機,提升了主砲射速,乘員也減為3人。與K1、K1A1相比,K2採用全新的數位化射控系統,與多款先進的光電偵蒐儀,接戰效率大幅改善。同時改良過的動力系統,也讓K2的敏捷度與越野性能比肩M1A2。依照波蘭與南韓的協議,後續的800輛K2,會以工業合作的方式,將生產線移到波蘭,讓波蘭能自己生產主力戰車,以配合地面部隊的擴編。

 

波蘭大舉採購南韓陸空武器裝備。圖為K2主戰車。(取自韓國陸軍臉書)

 

波蘭希望藉由採購K2獲得技術轉移的做法,其實與南韓研發生產K9的過程非常類似。美國過去授權南韓生產M109A2自走砲以後,南韓獲得了生產自走砲的經驗,並以M109A2為基礎,改良出K9。最大的特點除了採用數位化砲兵射擊系統,還配備了先進的52倍徑155公釐榴彈砲。波蘭在採購K9之前,已經先引進了K9的底盤與動力單元,再搭配英國AS-90自走砲的砲塔與射控系統,發展出自製的AHS Krab自走砲。此次又引進K9,除了是要快速補強波蘭陸軍的砲兵火力,也是希望引進更多的新技術,因為後續的K9也會像K2一樣,轉移到波蘭本地生產。此外,FA-50輕型攻擊機是由南韓自行研發的T-50金鷹教練機所發展而來,除了能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也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將用來淘汰波蘭空軍中,仍在服役的舊型俄系Su-22攻擊機。

 

波蘭將採購多達648輛K9自走砲。(取自南韓陸軍臉書)

 

綜合來看,波蘭向美國採購先進的武器系統,以強化波蘭與美國的關係,但美製裝備昂貴,難以大量部署。而且美國身為世界軍火工廠,還向許多國家出售軍事裝備,不一定能立刻交付波蘭所需要的武器,所以波蘭也向南韓採購。南韓出售的主力戰車、自走砲與輕型攻擊機,雖然在整體性能上,難以與美製的武器相提並論,但有價格上的優勢,可以讓波蘭快速取得,形成戰力,並與美製的武器形成高、低搭配,不失為一個務實的策略。而南韓近年來在武器外銷市場上,頗有斬獲,不只成功外銷潛艦、教練機、裝甲車與防空飛彈到多個國家,此次取得波蘭的龐大訂單,將讓南韓擠身為軍備輸出大國。對南韓來說,非常有助於國防產業的發展,讓南韓更有資源投入新型武器的研發,減少對國外的依賴,進一步朝國防自主的目標邁進,以嚇阻北韓的威脅。

 

曾經亡國,積極備戰

 

當然,波蘭的積極建軍備戰也必需付出代價。除了之前就釋出土地,建立多個軍事基地,讓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駐紮,還分攤軍費。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波蘭國會也通過,將國防預算從GDP的2%調升到3%,原有的11萬部隊,也會逐步擴增到25萬,並籌組一支5萬人的國土防衛隊。這當然會排擠公共建設與社會福利等預算,但曾經亡國的波蘭,記取了歷史的教訓,十分清楚國家存在,一切才有保障。而同樣受到俄羅斯威脅的波羅的海三國,也在積極建軍備戰。緊鄰加里寧格勒的立陶宛,不只宣布要向美國採購標槍反裝甲飛彈、無人機、黑鷹直升機等武器,也打算增加國防預算,以支付北約在立陶宛的駐軍費用。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除了增加軍費,拉脫維亞還將恢復徵兵制。芬蘭與瑞典則放棄長年的中立政策,宣布加入北約,以對抗俄羅斯的威脅。

 

韓國FA-50輕型攻擊機是由南韓自行研發的T-50金鷹教練機所發展而來,將取代仍在服役的舊型俄系Su-22攻擊機。(維基百科)

 

台灣與波蘭一樣,都面臨了嚴峻的威脅。台灣的處境甚至比波蘭還要險惡,因為中國今日的國力,已在俄羅斯之上。台灣不被世界上多數國家承認,因此無法加入區域安全組織,甚至與鄰國進行聯合演習都不可得。除了美國以外,也難以從別的國家採購武器系統,但美國基於諸多考量,至今仍不願意出售F-35B戰機給台灣。雖然台灣還是從美國採購了不少武器系統,但台灣內部對於建軍的方向充滿歧見,甚至要不要調高國防預算,強化防衛能力,也有不少的雜音。但衡諸於歷史,以對話與外交手段來化解衝突,都是建立在強大的自我防禦能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沒有入侵瑞士,並不是瑞士保持中立,而是瑞士擁有強大的山地部隊,入侵的代價很高,才讓瑞士保有和平。波蘭這次記取了歷史的血淚教訓,積極建軍備戰,台灣更應該好好思考。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