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動態清零」政策對外商投資的影響

林雅鈴 2022年10月31日 07:00:00
隨著中國經營環境惡化,外資企業轉移生產基地已漸成趨勢。(美聯社)

隨著中國經營環境惡化,外資企業轉移生產基地已漸成趨勢。(美聯社)

中國《人民日報》於10月10日開始連續三天刊文強調堅持「動態清零」政策,指出「堅持動態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損失」,各地方也不斷傳出封城、靜態管理的消息。此意味著即使當前出現國內消費不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工業企業利潤持續下降等問題,中國經濟已經面臨衰退危機,中國政府對於目前的防疫政策方向在短期內仍不會改變,依舊把「動態清零」作為防控疫情的總方針。只是,此舉不僅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有所影響,更可能重挫外商企業投資中國的信心。

 

2022年以來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增速持續下滑

 

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22年1至8月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1,384.1億美元,比2021年同期成長20.2%,雖然仍維持兩位數的成長,但從今年的累計量來看,可以發現,外商投資金額增速呈現逐月下滑態勢,顯示外商對中國的投資步伐似有減緩趨勢。此外,分行業來看,2022年1至8月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6,621.3億元人民幣,占總外資金額比重高達74.17%。此意味著儘管中國政府正極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但大量外資都是投入服務業而非高新技術製造業。

 

其次,雖然中國統計數據顯示實際利用外資金額持續增加,但若進一步從外資來源地分析,可以發現,中國外商投資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香港,而在香港對中國的投資中,屬於中國境內企業的「返程投資」約佔37%。受到中國政府招商引資政策影響,許多中國境內企業基於退稅、外商投資優惠政策等因素考量,會在香港設立企業,將資金轉移至香港公司後再以外資形式流入中國。此種「返程投資」行為,將使得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金額被高估,倘若2022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中如2021年一樣有76%來自香港,則以前述37%比例推算,2022年1至8月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將只有994.9億美元,比目前公布的金額減少389.2億美元。

 

多項調查顯示欲撤離中國之外商比例上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由於中國封城導致全球供應鏈大受衝擊,許多國際企業即開始意識到分散生產的重要性。爾後雖然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國陸續封城,使得在中國的企業減緩轉移產線步伐,但如今各國都已經恢復正常生活之際,中國政府仍堅持「動態清零」政策,隨時都可能進入封閉式管理停止所有活動。面對高度不確定的生產經營環境,許多外資企業開始轉移產能或是暫緩在中國的投資。

 

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2022年4月的調查指出,有23%的歐洲企業考慮將現有或計劃中的投資從中國轉移至其他國家,此一比例為近10年來的最高點,2020年3月的調查尚只有11%的企業考慮轉移產能。此外,有77%的廠商表示,中國的疫情防控政策已經使得中國市場逐漸失去吸引力。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hanghai)2022年6月的調查顯示,有44%的製造商已經減少或延緩在中國的投資;供應鏈布局方面,有33%的廠商正將部分工廠或是全球產品的生產轉移出中國。

 

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2022年6月的調查顯示有44%的美國企業推遲或減少在中國的投資,2019年11月的調查則只有25%的企業推遲或取消投資。此外,若2023年中國仍持續同樣的防疫政策,有7%的美商表示會重新尋找區域總部地點,6%的企業會完全關閉在中國的營運,10%的企業會將生產製造撤離中國。

 

由此可知,由於中國「動態清零」政策可能造成企業的生產製造、物流運輸等出現無預警中斷,進而使得企業經營充滿風險與高度不確定性,與2020年疫情初起時相比,已有更多外資傾向轉移生產地點,離開中國。

 

台商開始自中國移出或在他國增設生產基地

 

與歐商、美商等外資企業相似,在疫情及中國封控政策影響下,台商在中國的營運也大受影響,開始加快轉移在中國的產能。根據工總2022年6月的調查顯示,有90.6%的台商認為中國封控措施對其營運影響很大或有部分影響,有59.3%的台商已經預期2022年在中國的利潤將會減少;在未來投資布局方面,雖然僅有9.3%的廠商考慮將產線自中國移出,但有66.3%的台商表示將會增加中國以外地區的投資,另有12.8%的台商表示將會結束在中國的事業營運,此為先前調查沒有出現的情況。

 

其次,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2022年7月對台灣企業的調查顯示,有25.7%的企業表示已經把部分的製造或採購轉移出中國,另有33.2%的企業正在考慮這麼做。只是,根據CSIS調查結果交叉分析顯示,儘管中國疫情對於台商的營收造成負面影響,但疫情並非台商自中國轉移的唯一關鍵因素,企業對於美中兩國5年之內是否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預期是更重要的影響因素。

 

整體而言,隨著中國經營環境惡化,外資企業轉移生產基地已漸成趨勢,全球供應鏈分流的情況將會愈趨明顯,但就目前發展態勢來看,中國與全球經濟並未出現脫鉤,外資更多是採取「中國+1」方式,亦即轉移至東南亞國家建立生產基地作為因應策略,尤其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在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將會推動東亞經濟及供應鏈更進一步合作。只是,倘若中國政府防疫政策持續不變,導致中國經濟與經商環境更加惡化,則外商投資將可能持續降低,致使「中國+1」的投資布局比重或將會更加傾向中國以外的地區。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