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這樣一個百足之蟲,你可以說他已經不再是香港導演,但必須承認他是一個非常香港的商人。(維基百科)
近日陳可辛導演的一連串動作,對因爲疫情和審查因素愈趨沉寂的中港電影造成頗大衝擊。主要是作爲業界領頭羊之一的陳可辛導演,宣布走向外國市場,打造適合流媒體(比如說Netflix、Disney+等)的華語劇集,他創辦的泛亞洲製片公司(Changin’ Picture)將會率先推出五部──包括最讓人矚目的《醬園弄殺夫案》(The Murder),章子怡主演,陳可辛親自執導。
當我聽到「泛亞洲」這個名詞的時候,下意識聯想到了「環太平洋」,不只是結構相似,而是我看到陳可辛推出的五部形態各異的片單的直覺,我給他們配上了科幻電影《環太平洋》裏那些機器人戰隊的形象,而且湊巧的是:《環太平洋》的最終基地也是在香港。
所以我們不要想當然地覺得,是陳可辛放棄了傳統的華語電影市場,不是像中國網民猜想的「陳可辛潤(Run)了」,他僅僅是先走一步──就像二十年前他先走一步從香港北上中國一樣。不要忘記陳可辛是一個典型的「不安於室」的香港人,用香港話說叫做「世界仔」,也許他這一下「出走」,是爲了問這樣一個問題:香港電影人需要了流媒體,還是流媒體需要香港電影人?
用時下的流行說法,陳可辛這是「走出舒適圈」,雖然這個合拍片的舒適圈已經不再像十年前那麼舒適,陳可辛的《奪冠》和《李娜》表面上看來同胎而異命,因為「傳主」的緣故遭受中國審查機構不同的待遇,實際上也還是同病相憐,導演步步爲營,碰巧讓其中一部過關了而已。
於是在電光火石之際,陳可辛也許想起了自己的來歷,他曾經是香港的小小新移民(父親是泰國華人),又曾留學美國再回流香港,以極具香港時代感的《甜蜜蜜》留名影史。繼而他衝進合拍片大潮,一部《投名狀》大殺四方贏得華語電影各個山頭一致讚賞:《投名狀》在中國票房逾2億人民幣,亞洲區創下逾4千萬美元的成績,更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八項大獎及三項金馬獎,包括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情片。
這樣一個聰明人,即使不是長袖善舞也是左右逢源的,陳可辛不像徐克水土不服,也不像許鞍華「固執己見」愛惜羽毛。徐克始終是一個挑戰難度鑽牛角尖的人,所以在他看來已經趨向現實主義的香港觀衆需求、小格局的想象空間,都令他不滿,因此他在離開香港(除了現實的香港還有美學的香港)之路越走越遠。但經過打造狄仁傑系列這樣的單面人角色之後,徐克被資方的道德壓力箝制得更明顯,他無從發揮他的黑暗面,只有《西遊伏妖篇》才得以放縱了一把,而黑暗本來是他最大的魅力。他的主旋律,從《智取威虎山》到《長津湖》等,墮落更無底線。
與徐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鞍華:無論是天水圍還是桃姐,蕭紅(《黃金時代》)還是東江縱隊(《明月幾時有》)和張愛玲(《第一爐香》),她所有的題材都沒有從香港離開,但又不被所謂的香港元素、香港想象所束縛。但是這樣也令她招致內地和香港兩方面觀衆的雙重誤解。
陳可辛巧妙地介於兩者之間,或者說:之外。陳可辛的《金雞》、《投名狀》、《十月圍城》都是他嚴肅的力作,意圖從別開生面的角度觸及社會問題和政治隱喻,刻意曖昧可做多種闡釋,因此左右逢源。至於《中國合夥人》甚至《奪冠》等都有打破主旋律片思維慣性的努力,自然能留住一點他原來的粉絲的尊重,他出品的《七月與安生》也在香港贏得專業人士的掌聲。
說到出品,陳可辛早在2001年出品泰國電影《晚娘》贏得驚豔矚目。現在他推向流媒體的五部電影,依然發揮他的東南亞視野的優勢。除了《醬園弄殺夫案》,《ONE:高中英雄》和《2班李喜舒》是改編自漫畫的韓劇,涉及校園霸凌、同性戀;甄子丹主演的奇幻動作劇《敗北之人,隱藏大師》符合西方的東方神秘主義想象;《見鬼》(The Eye)爲陳可辛2002年出品的電影《見鬼》續作,交由柏德潘·王般、班莊·比辛達拿剛、納塔吾·彭皮里亞三位泰國導演發揮近年泰國最擅長的驚悚。
這樣一個百足之蟲,你可以說他已經不再是香港導演,但必須承認他是一個非常香港的商人。目前日益獨特的香港本土電影作爲一門藝術也許不再和他有關,但香港影業從此會深受啓發。反過來說,陳可辛也會感激香港和香港電影,給了他今天想象更廣闊前景的寬容和刺激──這是環太平洋的英雄們以香港爲基地的其中一個意義。
※作者為詩人、作家、攝影師。1975年出生於廣東,1997年移居香港。曾出版詩集《八尺雪意》、《半簿鬼語》、《尋找倉央嘉措》、評論集《異托邦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