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濁水專欄:巨星殞落、專業苦撐、平庸出頭──史上最詭異的台北市長選舉

林濁水 2022年10月25日 00:02:00
民進黨基本盤領先,市長選舉民調卻落後,作者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詭異的台北市長選舉。(攝影:楊約翰)

民進黨基本盤領先,市長選舉民調卻落後,作者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詭異的台北市長選舉。(攝影:楊約翰)

2020年台灣超前佈署,堵住疫情蔓延,登上CNN, 和冰島、韓、德並列4大防疫模範生,當時《TVBS》民調,陳時中防疫滿意度高達91%。成為政界超級大明星,名列十大政治人物前茅,於是民進黨人爭相走告光復台北市的機會來了。陳時中都還沒宣布參選,民調已經紛紛公佈他支持度遙遙領先各路人馬;不料正式投入選舉,每下愈況,落到第3,驚動總統親自打電話催票,然而狀況卻沒有改善。

 

最近戴立安接受委託設計兩份民調,先在雙十節作了一次調查,隔一個星期又作了一次,陳時中不只連續名落第三,而且支持度還從27.8%掉到23.4%,和第一名蔣萬安的落差從 1.6%擴大到7.9%,趨勢很不妙。

 

未參選聲勢如日中天,一參選,淒風苦雨,前例難找,勉強只有韓國瑜選總統的走勢差可比擬。然而在執政能力上,一個曾創造防疫奇蹟,另一個是立委當得不知所云,當市長爬樹找蚊子的草包,條件天差地遠,走勢卻殊途同歸,令人慨嘆。

 

基本盤問題:藍大於綠還是綠大於藍

 

經典的解釋是,陳時中受制於天龍國藍大於綠的基本盤。這解釋大有問題,因為隨著台灣民眾認同的變化,統消獨長的長期趨勢及馬英九8年當政澈底摧毀國民黨的經濟神話後,天龍國藍大於綠已經是過去式了。以戴立安10日的民調看,天龍國民眾認同民進黨的是24.7%,比國民黨的18.3%足足多了6.4%,屬於泛綠的民眾有30.0%,也大於泛藍的26.6%。陳時中哪有基本盤不如人的事;如果基本盤就定輸贏,那麼第三名為什麼不是民眾黨支持的黃珊珊?可見陳的落後,原因另有所在。

 

第一份民調中,戴立安先提出4項問民眾哪一項是下屆市長最重要的工作。四項中,有3項屬於市政工作,第4項則是城市外交和抗中保台。戴立安再提出6個當好市長的條件調查民眾對三個人的評價:1、政策規劃的經驗和能力;2、對台北市防疫的貢獻;3、能否拋開意識型態和財團糾葛;4、公開透明有效率;5、提出符合台北市民需要的政見;6、不傲慢官僚。

 

現在就依調查出來的數據分析民眾對3人的支持度。

 

中間選民迷思與民眾黨的天花板、地板

 

6項當市長的條件,黃珊珊有4項拔得頭籌,其中市政規劃的經驗和能力更以38.1%領先陳、蔣兩人超過10%以上,她還是3人中唯一沒有任何一項落到第3名的。民調還發現3人中民眾對她個人好感度最高,這樣,支持度她卻只能居第二,說明因為政黨基本盤不如人而輸的人不是陳時中,黃珊珊才是。

 

6項當市長的條件,黃珊珊有4項拔得頭籌,其中市政規劃的經驗和能力更以38.1%領先陳、蔣兩人超過10%以上。(攝影:楊約翰)

 

民眾黨和黃珊珊都強調自己「中間立場」,在這兩樣性格高度相似的民眾中,對黃珊珊的支持都遠高於對陳蔣兩人,但是兩個族群相加仍舊不足以讓她勝出。

 

所謂中間選民,價值觀相對模擬兩可,向來最浮動,人多而勢不眾,內部差異大,沒有主體凝聚力,當政黨或個人的基本盤都不堅實,表面上最有左右逢源之利,實質上卻擺脫不了被左右瓜分的命運。以英、德為例,以中間民眾做基礎的自由黨,歷史再悠久,在工業革命後,還是永遠擠不進兩大黨之列。民眾黨,大小居第三,當然提供了黃珊珊立足的地板,但是也強烈限制了她的天花板的高度。今天她能掙脫限制,好感度以48.8%比33.2%大幅超過柯文哲,而支持度和陳蔣三足鼎立已經很不容易了。顯然柯文哲也因為自己民眾好感度遠不如黃珊珊,所以雖然努力私下為她動員,但是避免站台,以免造成反輔選效果。

 

民進黨的意識形態包袱爭議

 

陳時中因為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背景,所以輸在中立選民上面是流行的說法。從數據上看他的確最沒有中間選民的支持:佔民眾30%的中立選民中,黃珊珊得到支持最多,有37.7%,蔣萬安20.4%,但是陳時中只有11.7 %。

 

但是,這是因為陳時中基本教義色彩最濃厚,最令民眾反感,而蔣萬安恰恰相反嗎?依民調看,民眾最認同最能拋開意識形態包袱的是黃珊珊,所以沒有意識型態包袱當黃珊的強項沒有問題。但是這一項條件蔣萬安不只沒有優勢,反而還比於陳時中還稍差;陳得23.1%民眾肯定,蔣只有22.3%。再說,談意識形態的影響,必須扣緊當前社會主流價值問題,當前的主流價值正是台灣優先,不是連結中國。從這角度做評比,陳時中站的位置在三個人無疑最有利,藍白兩黨最戒慎恐懼的抗中保台議題,正好就是從這一個主流價值,或者所謂的「意識形態」延伸而出。

 

既然擁有意識形態的優勢,卻拉不起選情,不禁令人訝異。

 

兩個指揮官的防疫角力

 

在野黨想都不想就鎖定防疫卯足力氣猛攻陳時中。

 

防疫真的是陳時中的阿基里斯腱,以致於他非落到第3不可嗎?這有問題。防疫成就,陳時中自我評價85分,但是從民調看,台北市民眾肯定他的防疫的只有39.5%認為他在三人中最有貢獻,這和他的自我評價差太遠了,不待對手黃珊珊大大嘲笑,看在民眾眼裏,肯定是負面。但是這一點也不表示民眾肯定被柯文哲授予台北市指揮全權的黃珊珊的防疫。很不幸,只有31.9%民眾認為她比較好,差陳時中好大一截,至於蔣萬安就不必講了,只有7.2%認為他很有貢獻 - 是個位數字。

 

民調39.5%,意味著民眾心目中,他陳時中已經從被膜拜的防疫神壇上走下來,成為凡人了。只是在3個凡人中,他卻仍然是最有交代的凡人,所以把防疫當成攻防焦點,對黃、蔣兩人有多少好處值得懷疑,甚至還得小心迴力鏢。

 

無論如何,39.5%的防疫滿意和27.8%的選舉支持度間也未免落差太大了。

 

台北市不選賢不選能,蔣萬安最平庸,支持度反奪魁

 

蔣萬安最大的特色是6項當好市長的條件中,他有5項落到最後 1 名,而且其中有3項攸關執政能力的項目-市政規劃能力、防疫貢獻、了解市民需要,輸的差距都蠻大,但是要當市長,他卻獲得最高支持度,這完全和選舉要「選能」背道而馳。在「不傲慢官僚」這一項,蔣萬安終於得第 1。只是3個人差別畢竟非常小,是29.7%比26.0%比25.3%,蔣萬安這樣的領先幅度就獲勝,恐怕也不太談得上民眾是在「選賢」。

 

台北市民既不選賢又不選能,反而讓最平庸的出頭,無論如何,夠詭異。

 

蔣萬安最大的特色是6項當好市長的條件中,他有5項落到最後 1 名。(攝影:張哲偉)

 

太老派以致於愈年輕,學歷愈高愈不支持陳時中?

 

既然當市長的條件、基本盤都找不到陳時中輸的原因,那麼且另闢蹊徑尋找他輸的線索。

 

這樣,我們發現,在三個人中間,愈年輕,學歷愈高的民眾就愈不支持陳時中。例如雙十期間民調,20~29歲年輕人,支持黃珊珊的有33.4%,蔣萬安21.7%,而陳時中居然少到只有13.9%。

 

學歷方面,陳時中得到中小學歷民眾的支持,在3人中最多,但是只要學歷在高中以上,陳時中就輸,其中學歷最高的研究所以上民眾最離譜,黃珊珊36.9%,蔣萬安26.1%,陳時中只有15%。

 

這幾年來,尤其是民眾領教了韓流風暴後,年輕人和高學歷族群一直是民進黨候選人票倉,如今陳時中竟在這兩個族群中一敗塗地,真震撼。

 

總統在年輕人、高學歷、中産階級中魅力無人比

 

2014柯文哲當選市長後,成為年輕人的偶像,壟斷了20~29歲民眾的鐘愛,但是自2018年底連任後自以為是地和台獨劃清界線,風水便輪流轉,2019年起,自然獨民眾集體移愛於蔡英文,從此她在年輕人中的得到的支持度一直遠高於其他年齡層,甚至曾經奇蹟似的曾獲得高達83.3%年輕人的滿意度。(如圖一)

 

(作者製圖,資料來源:戴立安民調)

 

蔡總統2020年初進入連任蜜月行情,8月她趁勢宣布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從此被反萊、護藻礁反三接等四大公投所困,民眾滿意度一路走低,桃園議員,台中立委罷免接連敗陣。但是2021年秋天行政院宣布正面迎戰四大公投後,總統聲望穩住,12月公投投票和台中補選、台北罷免案輪到在野黨全面大敗。在這一整個過程中,無論總統總體聲望怎樣高低起伏,年輕人總是在所有年齡層中對她最支持度最高的族群。

 

積極佈署2024年後人事,總統出現魅力危機

 

雖然最近李遠哲說,總統告訴他,2024後的台灣不干她的事。但是至少在權力佈局上,她並非如此。

 

四項公投打得國民黨亳無招架之力,又在台中立委補選台北立委罷免案民進黨都獲勝後,蔡總統趁勢做時間涵蓋2024之後的長遠權力佈局。輕易擺平黨內爭議後,她沒收初選,全面掌控民進黨縣市長候選人提名權。在她安排之下,2022的選舉,五星市長林智堅和防疫神人陳時中是外射光芒,帶動全島選情的雙引擎。於是先為林智堅力推新竹縣市合併修法,希望讓他選合升格後的新竹市長,修法失敗,又把他空降桃園,論文門爆發後更力挺他對抗台大。在過程中側翼放話頻頻,甚至前副總統陳健仁也曾積極參與放話。

 

不料一連串的勇猛出手卻激起反彈,她遇到3年來第1次年輕人和高學歷,乃至中產階級大幅疏離現象。7到8月,才一個月,她滿意度下挫了4.5%,而年輕人的滿意度更重挫10.8%,堪稱劇烈。

 

這同時,又因回應中共軍演,被多數人質疑「辣台妹不見了」,聲望更受衝擊。幸而,在民進黨黨內強烈要求下,她從善如流,接受林智堅退選;同時國防部也表示若遇共機侵犯將強硬回應;另外美國總統、國會全面提升挺台措施,歐洲國家對中共態度也轉強硬,於是民眾對總統滿意度大幅回升,依台灣民意基金會10月調查,比上個月躍升7.4%,重回過半的51%。

 

這時總統趁自己聲望回升,自己進行電話催票拉拔陳時中,不幸不只不見效果,陳時中的支持度不只反而繼續下跌;而且「絕不投陳時中」的仇恨值還直奔42%,遙遙領先黃、蔣數倍。

 

因為陳時中年屆古稀,又西裝革履,「人設」古版保守,以致於年輕人先天上就疏離他嗎?並非如此,才在去年,陳時中聲望鼎盛,依tvbs調查他高居所有政治人物第2,那時滿意他的民眾固然高達69.4%,20~29的年輕人更有83.3%之多,居然和蔡總統魅力鼎盛時一模一樣,完全是年輕人的超級偶像。

 

這是一次歷來總統操盤用力最大最深的一次地方選舉,但目前民調卻不甚理想。(攝影:張哲偉)

 

有那樣的基礎,為什麼總統還拉不起他來?這雖然奇怪,但是如果再回查一查雙十節民調,便可以發現蹊蹺之所在。那就是蔡總統在全國各地總合的民意滿意度雖然有了大幅的上升,但是在論文門和中共軍演兩事件衝擊的重災區-台北市,她的聲望仍然陷低迷。

 

戴立安雙十民調,把總統、柯文哲和陳、黃、蔣等候選人擺在一起,調查民眾對他們的好感度,結果出現了一連串的意外又意外的數據。

 

首先,總體台北市民眾對黃珊珊、蔣萬安的好感度分別是48.8%和46.6%,都遙遙領先蔡總統。民眾對蔡總統的好感度只落到和陳時中、柯文哲相差無幾 - 蔡36.3%,陳33.5%,柯32.2%。

 

其次,和過去兩年來常態相反,年輕人和高學歷民眾反而成為各年齡層中對她好感度最低的族群。20~29歲民眾對蔣萬安42.7%有好感,但對蔡只有26%;研究所以上學歷民眾64.8%對黃珊珊有好感,但是只有30.8%對蔡有好感。這樣的民意逆轉真是猛烈無比,其結果肯定是總統拉拔陳時中的效果大受限制。一個對照的參考是:黃珊珊的市民好感度已遠大於柯,柯乾脆迴避替黃珊珊站台。

 

人設表相與價值本質

 

為了彌補陳時中被當前年輕人疏離、被攻擊太意識型態、形象威權……等等短版,陳時中本人、競選團隊、側翼,忙於陳時中的「人設」工程。例如,為了表現他並不古板,拍了偷窺、舔耳等短片;為了打擊對手,由側翼以父權價值觀猛烈攻擊對手身世、父輩緋聞;為了因應逢中必反的批評,第一時間肯定馬斯克商業成就,又說兩岸關係很複雜,需要進一步討論。令人回想到2019年令韓國瑜一蹶不振的回應香港反送中的一句話:「我不淸楚。」為了彌補,陳po文抗議馬斯克,但也呼籲馬斯克將總部設台北,又覺得不妥,便講了蔡英文不曾講的「我一貫抗中保台」。這樣一再對自己矯枉過正,最後造成的是人設的混亂。

 

人設是內在價值本質的外顯風格,價值誠於中,再形象顯於外,內外貫通,人設才有說服力。如果為了左右統吃,和內在價值脫鈎,以便人設變化多端,民眾看到的是價值游移模糊甚至矛盾,信任危機便難避免。

 

本來陳時中和總統在台北市民望齊崩,源於沒收初選及接續的論文門風波引爆了民眾對整個民進黨價值信任的危機所導致,現在價值模糊,結果大興人設土木,不但沒有達到擴大支持的目的,反而強化了信任危機。

 

幸好信任危機還沒傷到基本盤

 

儘管論文門和中共軍演衝擊嚴重傷了陳時中和蔡總統的聲望,民進黨原執政的基隆、桃園、新竹市選情也全告急,但是這4縣市民眾的政黨傾向,民進黨仍然維持領先地位,保住了基本盤的優勢。

 

國民黨堅持非把房子蓋在土石流上不可

 

依據政大選研中心調查,1992民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只有17.6%,但是此後一路奔升,2009年突破50%,到了2022年己經高達63.2%;相對的,「中國人」加上「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認同,1992年高達71.9%,但是到了2008年便跌破50%,到今年只剩下32.8%,跌落之勢有如土石流。

 

民主化之前,國民黨一黨獨大,到了1990年代面臨了一波政黨大分裂,2000政權輪替後,又面臨了一波更嚴峻的分裂,2001年,分裂出的親民黨甚至得到民眾的青睞還多於國民黨,各自是15.8%和14.8%。到了2004國親兩黨聯手選正副總統後,親民黨民眾迅速被吸收,台灣進入穩定的兩大黨對峙局面,國民黨並在2011達到民眾偏好的歷史高峰 - 39.5%,那時偏好民進黨的民眾才24.9%。

 

然而民進黨既強烈訴求台灣意識,因此在台灣人認同長期上升的趨勢中水漲船高,到如今民眾偏好度已經是31.1%;相對的,國民黨執著於和中國的緊密連結。(請注意,2020年皮尤中心調查,台灣和所有民主國家一樣,總體民眾對中國好感度偏低,台灣只有14%,但是國民黨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卻高達57%)這樣,國民黨就如同把房子蓋在土石流上面,民眾的偏好度從39.5%的高峰一路隨土石流奔塌到谷底,如今竟只剩下可驚的14%之少!下場慘烈無比。

 

作者製圖,資料來源:政大選研中心。

 

從歷史軌跡來看,和藍綠政黨基本盤大小的影響遠比政黨執政時間長短與良窳更大。在穩定上升的國族認同支撐下,民眾對政黨偏好的程度也遠比對政治人物穩定得許多,最近一段時間幾乎所有正經的民調都呈現了這一點。如果把時間拉長,我們還可以看到,在民進黨持續上升的11年中,只有2008,既遇到民眾對蔡總統施政高度不滿和全球民粹風潮雙重衝擊之下,一度民眾的偏好度落後於國民黨,但是由於這時台灣人認同一直維持在50%以上,形成有力支撐,所以一旦總統成為辣台妹,民眾對民進黨的偏好迅速回升。

 

史上最詭異的選舉

 

這一次選舉,詭異處之多空前絕後。

 

首先,這是一次歷來總統操盤用力最大最深的一次地方選舉。

 

其次,讓總統最有信心,把他當做亮點,屬於重點中的重點的北部地區,反而成為民進黨最艱困的選區。

 

第三,在全台民眾的偏好上,民進黨已經以31.2%比14.0%不可思義的差距領先,而在基隆、台北市、桃園、新竹市民進黨基本盤也都民進黨勝出的前提下,民進黨候選人卻都居於輸面。

 

第四,北部地區,民進黨的黨、黨主席、候選人在長期在年輕人、高學歷族群中支持度都居於優勢,但是現在,除了基隆,其他的北、桃竹三市居然一夕之間被競爭對手,甚至國民黨候選人翻盤。

 

第五,基本盤既不是候選人勝出關鍵,戴立安辛苦運用專業設計問卷,問當市長的條件,問出的結論也和民眾對候選人的支持度看不到關連,真是詭異極了的選舉。

 

第六、既然傳統決定勝負的因素都起不了作用,於是在三足鼎立的選區,大家關注的是棄保而不是選賢與能。事實上在新竹棄保機制已經啟動,以致於發生國民黨外縣市的明星有的為林耕仁站台有的為高虹安站台怪現象。

 

第七、詭異中的詭異非台北市莫屬,居然出現鮮明的巨星殞落.專業靠邊站.平庸出頭的「逆選賢與能」現象。

 

無論如何,這次選舉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充滿權力運作而價值最空洞,最令人不感動的一次選舉,詭異有餘,精彩不足。          

 

空洞化的價值,勉強只見到一個正面,有魄力的補強。

 

僅管民進黨黨政高層避免強調「抗中保台」,但是朝野雙方心中同樣清楚,抗中保台是民進黨王牌。只是享受其利之餘,在遇到的戰爭威脅都遠遠小於台灣的立陶宛、瑞典、法國、拉脫維亞紛紛回到徵兵制,德、荷研擬恢復時,台灣卻一再不理會國際友台戰略專家的徵兵建議。

 

一面享民眾抗中保台產生的支持,一面不理會國家安危,壓下恢復徵兵制的呼籲,是價值空洞化的經典表現。幸好前幾天,國防部部長終於鬆口,他說恢復 1 年役期民氣可用。其實早在太陽花運動時,所有的民調都已經告訴大家民氣可用了,但是為何現在部長才感受到?高層的顧慮很淸楚:20歲上下的年輕人不願當兵,延長役期會影響到選票。然而奇怪的是這樣年輕人頂多只佔成年人口的5%而已。黨政高層在5%的民意和和95%中的民氣間,以及少數人利益和國家的安危間,居然猶豫快10年都下不了決心做選擇,無怪乎民眾認為政府軟弱。現在決定延長役期,當然是好事,但是直到民眾嘆辣台妹不見了才突然大轉彎,又難免被質疑還是短期的選情考量,要賴以重建民眾信任,效果恐怕不得不打折扣。

 

無論如何,現在北台灣,基隆選情仍然膠著,北市、桃市、竹市三市差距甚走在擴大的趨勢中,距離投票日已經很近,有沒有魄力,有沒有機會扭轉乾坤,令人提心吊膽。

 

所幸,基本盤還沒流失,民眾對黨的偏好仍然領先;台灣人認同上揚趨勢也看不出逆轉可能;國際對台灣支持力度還持續上揚;不利的因素只有經濟短期甚至中期狀況不樂觀而已,因此,無論這次選舉結果怎樣,只要價值的堅持重新被民眾信任,民進黨對未來的選舉就不必擔心。至於國民黨假如不願從中國人認同的土石流中跳出去,14%的民眾偏好度雖然已經低得空前,但是肯定不會低得絕後。

 

※作者為前民進黨立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