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旗行動」或「反假旗行動」?俄羅斯指控烏克蘭企圖使用「髒彈」的資訊操作

吳宗翰 2022年11月03日 07:00:00
中俄在認知領域的資訊協作已愈發成熟。(美聯社)

中俄在認知領域的資訊協作已愈發成熟。(美聯社)

10月23日(2022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引述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與美國、英國、法國、土耳其等國部長的談話,指稱基輔準備在烏克蘭境內引爆「髒彈」(dirty bomb),目的是為了栽贓俄羅斯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從而引發全球反俄運動。《衛星通訊社》指控,基輔核研究所以及第聶伯羅州的「東方礦產濃縮廠」已經即將完成這類帶有放射性物質的炸藥。對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強力否認。美國、法國、英國也立刻發表聯合聲明駁斥,並警告俄國勿利用藉口提升戰事。隨後,克林姆林宮一方面強調並非憑空指控,回應上述北約國家視而不見危機,另一方面,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也表達會致信聯合國重申控訴。

 

俄國藉由「髒彈」議題企圖主導戰場節奏

 

自9月中旬(2022年)烏克蘭軍隊成功收復哈爾科夫(Kharkiv)地區以及東部戰略要地伊久姆(Izium)以來,烏軍於東部、南部戰線持續推進,頻頻告捷,俄烏戰爭戰場情勢目前似往基輔一方傾斜。為挽救局勢,俄國不僅發布二戰後以來首次的局部動員令,亦發動爭議公投公然宣布兼併在烏國的四個佔領區。近來,俄國也明顯轉換戰術,改以導彈與自殺無人機大量攻擊烏國關鍵基礎設施,企圖透過造成能源供應短缺損耗烏國社會士氣。然而至今成效可能尚稱有限。原因在於,動員令的倉促發布引發大量男性逃兵,新兵急就章的訓練並送往戰場更是徒然造就許多炮灰,導致社會氛圍低迷。另一方面,俄國新戰術雖然已使烏國喪失三成以上的電力,但民眾積極配合限電政策,心理士氣絲毫不減。

 

除了多管齊下的政治與軍事手段外,俄國也開始重新著手輿論戰,展開塑造自身居於道德高點的動作,這並不排除過去發動假訊息在內的資訊操作伎倆。一方面,俄國政府著眼於安撫國內動員令發布以來引發的諸多亂象,而希望藉由核戰爭議題牽動國民投入戰爭的情緒。另一方面,透過對相關話題的引導,俄國也企圖掌握國際議題設定的主導權,在當前戰場頹勢的情況下找到施力的節奏。

 

俄國目的在混淆國際社會視聽

 

10月19日(2022年)以來,俄國在佔領區實施戒嚴令,並撤離數萬民眾至俄國控制更為嚴密的地區或俄國本土。俄國表示,撤離行動完全是為了避免烏軍對相關地區即將展開的大規模攻擊行動傷及無辜平民的人道措施。就前後脈絡看來,俄國對烏國準備動用「髒彈」的指控就是繼撤離行動的接續操作。既是如此,俄國只會持續大張旗鼓的炒作議題,而不會完整揭露其所謂的科學證據或消息來源。事實上,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在內的多家媒體就指出,「髒彈」更多是一個概念上與實驗性質的武器,並無被投入戰場的紀錄。然而基於其性質所能引發的恐懼與經濟損失的不確定性卻難以估計。

 

因此,不論接下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真的赴烏調查的結果為何,並不重要,俄國的目的是轉移焦點,製造混亂,耗費國際成本。與此同時,普欽(Vladimir Putin)以及俄國宣傳機器也一改先前的核恫嚇姿態,轉而倡議「核戰爭下無贏家」的論述,搖身一變為戰場上的克制者。即便未來局勢再有變化,甚至核武器在戰場上登場,莫斯科顯然已提前在訊息迷霧中撇清關係。

 

中國媒體協助議題發酵

 

自俄烏戰爭開打以來,中國官媒多有表現出偏重俄羅斯立場的報導,在此議題上也有類似跡象,但隨後展現更多的是呼籲俄、烏雙方克制,勿使用核武器,這仍符合中方對核武器以及官方宣稱對俄烏局勢的一貫立場。2022年10月24日,《環球網》大幅引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內容,指稱烏克蘭可能使用「髒彈」的威脅確實存在,至於西方國家相信與否取決自己。隔日,《央視》引述拉夫羅夫的說法,表示俄方已經通過各種相關管道反覆查核,並非憑空指控,而是有相關科學證據。同日,《環球時報》引用俄國媒體資訊與專家訪談,暗示烏克蘭確實有能力製造「髒彈」,並呼籲各方克制。

 

值得注意的是,俄國媒體也引用中國專家與輿論對「髒彈」議題的看法強化指控。《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7日(2022年)就具名引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周戎的看法,指稱西方無視俄方的警告是出自政治考量。同篇報導亦摘錄中國網民意見,表達抗議西方煽動烏國的行為。這可能顯示出中俄在認知領域的資訊協作已愈發成熟。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關鍵字: 髒彈 俄羅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