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製的聯合輕型戰術輪車(Joint Light Tactical Vehicle,JLTV)報價達39萬美金(約1200萬台幣),金額過於高昂實在無法1:1汰換台灣現有的悍馬車。(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台灣陸軍原本是想採購美製的聯合輕型戰術輪車(Joint Light Tactical Vehicle,JLTV),早在2018年提出軍購案發價書需求,希望以軍售模式採購344輛「聯合輕型戰術輪車(JLTV)」;不過美方每台車子的報價達39萬美金(約1200萬台幣),金額過於高昂實在無法1:1汰換現有的悍馬車,且為了響應「國防自主,國車國造」最終改採由軍備局與中科院合作研發的鐵騎專案勝出。
現今國防部於2022年的解凍報告之中指出「偵蒐戰術輪車」預計量產約三百餘輛,雖遠低於美方JLTV的五萬餘輛,但量產單價相近,除了引擎需外購,其餘品項多可落實在地生產,概算自製率約89%左右,不禁令人感嘆,國防部似乎又陷入自製比率迷思的無間道,單價暴增是必然;況且,當關鍵零組件引擎已確定採用新一代悍馬車相同的型號後,斤斤計較於內裝飾板、鋼圈、座椅、螺絲等非關鍵品項的百分比意義何在?著實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
鐵騎專案最早浮出水面是在2020年8月中旬,由國防部軍備局與工研院證實,將合作共同研製聯合輕型戰術輪車,且聯合輕型戰術輪車已正名為「鐵騎專案」將採自行研製,以響應「國車國造」的政策,計畫用來取代台灣現有的悍馬車。經過一年的等待後,相關的外型設計及規劃在2021年3月10日隨著專案報告書送達立法院審查而揭露,預計首輛原型車可於2021年底完成首輛樣車,並在2022年完成功能驗證及測評。
當時國防部長官表示「鐵騎專案」將解決台灣軍方悍馬車裝備老舊、馬力不足、維保困難、防護力不足、火力薄弱及缺乏監偵裝備等問題,不過在2021年底第一輛鐵騎專案的樣車並未如預期出來亮相,經過了一年後,在2022年6月16日國防部軍備局的集集岳崗營區第209廠的動態展示中,依舊沒有看到鐵騎專案的試作樣車。而是在10月30日遭立法委員提案,以偵搜戰術輪車研製未依當時計劃必要性發展,將軍備局歲出「一般裝備」預算減列2000萬元,著實令人訝異。
隨後在10月30日國防部直接發布新聞稿澄清,鐵騎專案的偵搜戰術輪車研製仍將配合陸軍「輕、巧、活、快」作戰需求,巧的是在發布新聞稿的前兩天也就是10月28日才完成首輛原型車系統整合,規劃明年3月底前通過研發測評。換句話說,原本規劃的2022年完成功能驗證及測評確定將延至2023年,時程延遲是確定的,不過隨著這波訊息揭露出來仍舊讓不少熱衷軍事研究的國人相當訝異,包括第一點原本國防部認為美製JLTV單價過高,所以要自製;如今卻聲稱自製後價格相當,完全沒有比較便宜。
第二點是已遺忘初衷,鐵騎專案偵蒐戰術輪車既是因應國軍悍馬車過於老舊的汰換而生,何以最終產量僅預計採購三百餘輛?畢竟台灣前前後後引進各種型號的悍馬車逾9,000輛,即便扣除封存數量與三陽工業國造暴風三型汰換的份額,理應生產3,500輛以上的新式鐵騎輕型偵搜戰術輪車才在邏輯上說的通,很明顯受限於國X國造的堅持下,只能說,不是鐵騎專案故事的結局不夠好,而是國防部對故事的要求過多,導致整個案子的樓歪掉了!
南非的裝甲車廠SVI基於豐田(Toyota)的民用版Land Cruiser系列底盤研發出 Max 3偵蒐戰術輪車,車輛的引擎及傳動系統保留原廠配置,讓後勤零備件的取得和維護護成本變得平易近人,基本版本即有38mm厚度防彈玻璃與全車B6等級板金的防彈水準,足以承受來自AK-47的7.62×49mm子彈射擊,另可升級至B7等更高的等級,空間設計跟美軍的JLTV類似提供單艙、雙艙或最多可容納8人的車身配置,價格從10萬3千美元起跳。
是的,原廠就是標榜售價比豪華休旅車還便宜的偵蒐戰術輪車,一輛台灣209廠自製的鐵騎可以換購四台Max 3,基於Toyota全球銷量龐大且口碑甚佳的商規底盤開發,顯然享有極佳的規模經濟。
在今年9月份Waterkloof空軍基地的2022 AAD非洲最大的國防航太展上,母公司SVI更表示樂於以套件或是技術輸出模式,於全球市場授權組裝,如此高的成本效益與成熟產品,加上開放的技術資源,台灣真的如欲汰除數量龐大且高達數千輛的美製悍馬車,實在應從開放的成熟平台著手,如今價格水漲船高的鐵騎專案偵搜戰術輪車的價格已與美製JLTV的高貴身價不相上下,相信國防部也無如此多的預算悉數汰換現役的悍馬車,或許借用商規衍生產品才是明智的選擇。
※作者從事再生能源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