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數選舉下,「民調高穩當選」的耳語讓許多老議員陷入苦戰已成為普遍的現象。(圖片摘自黃文益臉書)
在大選區制度下,許多優質的現任議員,不僅要面臨同黨候選人良性競爭與分票,同時還得面對韓粉對他的惡意攻擊與仇恨。在兩面夾擊下,又有「民調高穩當選」的耳語,導致陷入苦戰。
深入觀察,才發現這是一些高雄民進黨議員或新人共同面臨的問題,只要那個選區存在因韓流竄起而當選的議員尤為明顯,特別是韓國瑜重出江湖替這些人站台後更加劇這個趨勢。高雄市議員黃文益如此,李雅慧、林志誠與李雨庭也是如此,因為選區中都有韓國瑜力挺的候選人。
黃文益的狀況似乎比較複雜,因為他在韓粉的心中仇恨值甚高,起因於過去在議會嚴格監督韓國瑜,罷免時又有他的身影,導致韓粉曾想連署罷免黃,現在也想教訓他尋求連任,猶如想要反制陳其邁一般。在這區民調中顯示,黃文益的仇恨值和陳其邁呈現正相關!
韓國瑜在高雄輔選的動機不難理解,與其說他想幫柯志恩造勢,不如說是搭著別人的舞台用來試水溫,其目的還是替自己的韓粉議員或候選人拉抬聲量。他清楚高雄市長選情的現實差距,再加上高雄市民對其仇恨值可從罷免票數一窺究竟,為了被「有心人士」事後貼上敗事有餘的標籤,他自然在陳其邁的宣戰暫避其鋒或選擇保留實力。
對於韓粉候選人來說,他們也知道在複數選制下,在選區中只要握有部分群體的支持即可當選,韓粉自然是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不僅是韓國瑜在高雄的盤算,也是他在北市力挺幾位深藍女議員的設想;簡言之,他想要用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收益。
在替不少議員候選人站台後,我在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民眾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民代議員?因為這是一種頗為重要的價值選擇。 第一種議員就是高雄那些韓粉之流(台北也不乏一些),只會信口開河到處造謠,然後在同溫層煽動仇恨民進黨的力量,除此之外從來沒有任何建樹,這一種就讓民主政治自然把他們淘汰,雖然需要一點時間。 第二種議員就是只會搏感情走攤,不見監督質詢,也沒有政策論述,這一種議員或許更適合去當里長或去公關公司上班,因為議員不是康樂股長或只交朋友,應該承擔更多的政治責任。
第三種是從基層助理做起,認真學習如何當一個好議員,當選之後較過去好的模式重新實踐,在議會用心監督,爭取預算造福鄉梓,然後認真回應選民的需要,把服務做好,同時也培養年輕一代的助理。
這三種選擇剛好代表民粹仇恨、扈從恩庇、公民社會三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韓國瑜當年掀起的風暴雖然已經逐漸式微,但是在特定選區仍有其群眾基礎,否則羅智強或徐巧芯現象何以仍在藍營內部仍有市場?至於憑藉家族遺留下來的社會,關係持續經營政治資本的人大有人在,這不就國民黨那些中台灣地方派系或是特定候選人特有的從政模式?對這些人而言,公共事務與政治利益的分配是從親疏遠近由內而外擴散,換言之,地盤與勢力永遠凌駕公共利益之上。
台灣雖然宣稱已經進入公民社會階段,但是民粹與扈從恩庇仍存在基層選舉,更不用說黨國體制的陰霾始終揮之不去,在我眼中,問題很複雜但手段很簡單,雖然我們不能針對這些體制與政治文話作出「一次性」的變革,或許可以選擇更多認真問政的議員做起,持續產生「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果,或許這就是卡爾巴伯所主張「點滴式的政治變革」的意義。
※作者為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