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先解決史密斯,再處理桑德斯(圖)」的策略投票,今天回溯,反而是給自己找麻煩。(美聯社)
國民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林耕仁在選舉最後階段,拉高分貝鎖定高虹安,一連串助理費、加班單據案沸沸揚揚,他個人全國知名度暴增,影響所及就是衝擊了高虹安選情。但隨後藍營內部卻認為應先拉下主要敵人──民進黨的沈慧虹,所以希望林耕仁「休兵」。以高、林民調表現,林繼續發動攻勢都未必能贏,因故止戰,或許白忙一場,問題更在於國民黨內部要求林耕仁「保對手(高)」,即使符合戰略目的,恐怕也小看了短效算計民主的後座力。
這讓人想到1990年那次佛蒙特州眾議員選舉,當時是由無黨籍的桑德斯對上共和黨的史密斯,在「全國步槍協會」策略選擇下,史密斯連任失敗,桑德斯則首度挺進國會,從此當地政壇就成了桑德斯的天下。桑德斯雖是無黨籍,但和民主黨密切合作,並在眾議院主導了左翼派系,催化美國社會「左傾」貢獻良多,2016、2019兩度以民主黨人身分角逐總統,個人極左色彩卻嚇壞不少美國人。
時間再回推到1988年的史密斯身上,他從政宣言之一,曾是「反對任何新的槍枝管制法」,不過,議員任內,因發生一名種族主義者持槍殺害5名小學生慘劇,進而改變了他對槍枝管制的態度,之後便在國會共同發起法案,以阻止半自動攻擊武器的流通和傳播。
就是這一轉折,讓擁有為數不少共和黨選民的全國步槍協會認為遭到「背叛」,一怒之下,轉而在1990的國會選舉支持史密斯的對手桑德斯。當時,大家對桑德斯不是那麼了解,很難判斷他是個怎樣的政客,在槍枝管制上,他時而支持新增管制措施,時而認為現有制度已經足夠,總之態度「怎麼說都可以」,但因為全國步槍協會實在太氣史密斯了,頗似今天「因太過『討厭民進黨』,而把綠營拉下台作為年底選戰首要目標的部分深藍群眾及韓粉們」,當時他們也是一心一意只想把史密斯踢出政壇。
30年過去,史密斯回憶自己從政生涯,認為當初全國步槍協會的轉向,就是自己被迫淡出政壇的關鍵。那麼,史密斯離開政治圈,甚至一併疏離共和黨,對美國政治圈有什麼影響?就事後選戰觀察,全國步槍協會原以為史密斯民意基礎較高,先打下他,後續他們或許能夠左右無黨籍的桑德斯,或者在下一次選舉時,再推另一名共和黨人去擊敗桑德斯。結果沒想到,桑德斯才是具備真正政治狂熱的極端派,且愈走愈左,在特定族群中的煽動力很強,一旦上位,自我養大,全國步槍協會根本再也影響不了他,直到桑德斯進取參議院,還兩度投入民主黨總統初選,到2019年,桑德斯在推特的發言已變成:「國會必須聽取美國人民的意見,並通過槍支安全立法。令人作嘔的槍支暴力必須停止。」「全國步槍協會控制國會和制訂槍支法的時代必須結束」,這當然有助他贏得民主黨選民青睞,但當初支持他的全國步槍協會卻傻眼了。
我們或許認為,桑德斯和史密斯對槍枝問題態度轉向,皆是時空環境不同所致,不過,客觀的事實是,桑德斯比起史密斯,確實是更靈活、尖銳,甚至更難以妥協的政客類型,在槍支管制方面,他也不屬於原則典範,前後矛盾,恐怕純粹著眼政治的驅動力,就像佛蒙特大學教授理查德舒格曼曾說的:「他(桑德斯)並非真的關心槍枝,但他關心其他人『怎麼關心槍枝』,當他發現反槍枝存在『菁英主義移動現象』,他就做出了調整。」
可以說,全國步槍協會「先解決史密斯,再處理桑德斯」的策略投票,到頭來只造就了桑德斯,偏偏桑德斯極左化兼及不容妥協的性格,對美國總統且有旺盛企圖心,如此再又刺激出共和黨內極右力量以為反制,兩相對峙,30年後的今天,共和黨和民主黨愈發水火不容,1990年那一役,史密斯個人的失敗,或是共和黨溫和自由派逐漸消失的第一步,日後對於美國民主協商機制,顯然是弊大於利。只是,這並不是當初以為自己呼風喚雨,結果成了「免洗餐具」的全國步槍協會在乎,或預想得到的。這個例子,供戰鬥藍參考。
※作者為《上報》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