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平壤互罵 俄國成北韓唯一保護者

王俊評 2017年04月30日 07:00:00
金正恩在川習會後拒絕中國外長王毅,以及「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訪問平壤後,北韓官方媒體「朝鮮中央通訊社」(KCNA)接著與立場向來較為鷹派的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上演互罵的戲碼。(湯森路透)

金正恩在川習會後拒絕中國外長王毅,以及「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訪問平壤後,北韓官方媒體「朝鮮中央通訊社」(KCNA)接著與立場向來較為鷹派的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上演互罵的戲碼。(湯森路透)

金正恩在川習會後拒絕中國外長王毅,以及「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訪問平壤後,北韓官方媒體「朝鮮中央通訊社」(KCNA)接著與立場向來較為鷹派的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上演互罵的戲碼。後者首先在18日的一篇社評中表示,如果北韓局勢發展下去,中國可能會切斷石油輸出,並配合美國的金融管制,還對北韓發出喊話:「如果朝鮮領導人能夠分清中國與美合作的界限,能搞清楚北京雖對它嚴厲制裁,卻無政治惡意;北京的制裁儘管會讓平壤政權面臨困難,但卻不指向搞垮它,那麼這將是平壤政權的造化,也是朝鮮國家的希望所在」。

 

接著,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航空母艦在4月15日被媒體爆出,並未如外界原先預期,迅速北上朝鮮半島周邊水域;而北韓緊接著在16日進行一次失敗的飛彈試射,《環球時報》又借這兩件事情「告誡」平壤當局,宣稱卡爾文森號部署事件的「醜聞」可能傳遞給北韓錯誤的資訊,可能促使平壤低估搞新冒險可能遭到報復的概率。這篇社評最後還給平壤提出「忠告」:要求平壤對第六次核子試驗三思而行,避免川普「丟臉」後為了挽回名譽,而在朝鮮半島進行軍事冒險。

 

然而,朝中社繼2月中以不點名方式批判中國禁止輸入北韓煤炭後,再度於4月21日以不點名批判中國,並將矛頭對準《環球時報》所謂的新制裁,指責中國和美國「隨波逐流」,反過來以「經濟制裁」要脅北韓。朝中社反過來發出威脅,宣稱中國如果真要這麼搞,就要對與北韓關係的「災難性後果」做好思想準備。

 

此後,《環球時報》在22日又發出一篇社評,這次不再「告誡」或勸告,而是把中國官方可能的底線量亮出來,指如果美中的經濟制裁不生效,那麼中國將做好應對戰爭的軍事準備,這有兩種情況:如果美國對北韓的相關設施開展外科手術式打擊,北京應予以外交抵制,但不必軍事介入;然而若美韓軍隊越過三八線,試圖直接顛覆北韓政權,中國就應立即開展必要的軍事介入,決不能允許通過武力手段顛覆朝鮮政權和統一半島的發生。

 

中國與北韓官方媒體間互相「叫罵」,背後透露出來的訊息是北京試圖在不破壞與平壤的關係上,以美國的行動來壓迫北韓克制行動,至少在短期內勿實施第六次核子試驗,或其他可能被川普視為嚴重挑釁的洲際彈道飛彈試射等舉動。甚至不惜對平壤宣稱,只有在美國打算推翻其政權的情況下,中國才會出兵支持。然而,由於北京向來宣稱支持朝鮮半島無核化,在第二次韓戰中受到北京支持而存活的北韓,必然是沒有核武,只能完全看北京臉色過日子的附庸國。金正恩能否繼續執政,根本不在北京考慮之列。這一點他不會看不出來。

 

金正恩或許會因此繼續抗拒中國的調解,並試圖盡量轉從俄國取得援助,以利用緊張的美俄關係來制止美國的進一步行動,同時抵抗中國的壓力。我們已經看到,俄羅斯在日前於動用否決權,阻止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對北韓飛彈試射危害朝鮮半島局勢穩定的譴責。直到美國同意在譴責聲明中,重新加入俄羅斯一貫強烈要求的「通過對話解決」(through dialogue),安理會最終才得以在美東時間的4月20日發佈這項譴責聲明。但中國似乎從頭到尾都沒有像俄羅斯這樣對譴責聲明的文字提出強烈意見。

 

比對中俄兩國近期對朝鮮半島局勢的政策路線,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驚人的重返歷史現象:俄羅斯就像1880年代以後的歷史那樣,逐漸成為北韓最後的保護者,猶如當年的李氏朝鮮是在日俄戰爭後,才遭日本帝國的毒手併吞;自以為是為了北韓「好」、替北韓「著想」的中國,也像那時候的清朝一樣,逐漸被視為干預北韓獨立的大國。北韓則與當時的李氏朝鮮一樣,雖然不會踢開中國,但會更加依賴俄國的保護。解決北韓核武問題的最後關鍵,很可能落在俄羅斯身上。

 

比起當年的李氏朝鮮礙於藩屬國的身份,以及千餘年「事大主義」思維的禁錮,受到金日成「主體思想」影響,反對事大主義的金正恩政府更厭惡中國的介入,不僅對肅清張成澤為代表的親華派毫不手軟,連流亡海外的異母兄金正男,最終也難逃毒手。同時,金正恩掌權迄今五年多來也從未訪華,更不要提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見面。當中透露出來的雙邊關係為何,不言而喻。

 

北韓與俄羅斯的關係,自2015年以來就不斷升溫。(湯森路透)

 

反之,北韓與俄羅斯的關係,自2015年以來就不斷升溫。即使在聯合國安理會在2016年3月通過2270號決議案實施更廣泛、嚴密的制裁,以及北韓於2016年9月進行第五次核武試爆,都不曾中斷。俄羅斯與北韓最近的經濟合作項目包括今年1月下旬的鐵路合作項目、3月下旬針對遠東區北韓勞工的協商,以及預定於5月8日開通的海參崴-羅津港定期海運線。在中國可能屈服於美國的壓力,採行更加嚴厲制裁的情況下,普京反過來盡力製造制裁的缺口,制止北韓可能因為制裁而經濟崩潰。這也難怪金正恩會連續三年把俄羅斯視為最友好的國家。加上這次俄國在安理會的否決運作,要求必須加入和平解決北韓核武問題,未來金正恩勢必會更加傾向俄國。

 

雖然美俄之間的戰略衝突遠比美中更加激烈與廣泛,且俄國不需要在經濟層面看美國臉色以保持國內政局穩定,普京比中國更有理由拿北韓作為與美國的談判籌碼,特別是目前仍陷入僵局的烏克蘭議題。但就如同朝鮮半島在當年對俄國來說只是作為阻擋日本進入中國東北的屏障,北韓對普京來說,重要性也遠不如烏克蘭及敘利亞。事實上,俄國對朝鮮半島的政策路線即向來是無核化與穩定並行,俄中對朝鮮半島無核化有共同利益。加上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存在,以及需要與中國合作來抗拒美國的戰略壓力,普京不能完全無視中國的意見支持北韓。畢竟俄羅斯已非蘇聯,戰略重心只能擺在東歐,不可能像冷戰時那樣全力支持北韓,只能力保朝鮮半島穩定,以便發展遠東地區。

 

因此,金正恩不容易長期依賴俄國的保護,勢必得再度另尋出路。唯一的可能性只在於與南韓和解,鬆動南韓的立場。金正恩或許不是看不到這一點,只是目前缺乏時機與台階,或許他只能把希望寄託於5月9日的南韓總統大選,支持「陽光政策」、南北對談的文在寅能夠一如預期當選。屆時,南北韓的破冰或許不是問題,也可能替未來數年的朝鮮半島局勢帶來衝擊。

 

但即使是文在寅也很難撼動北韓核武已經有長足發展,對美日韓三國的國防威脅已經不再是盧武鉉時期可比擬的結構性變化。南北和解如果不能伴隨與美國的直接對話,以及華府、平壤之間的各自讓步,也很難期待朝鮮半島局勢能有根本的改變。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博士,專長為海洋戰略研究、國際關係史、地緣政治學,及戰略文化。2013年赴美國南加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訪問,期間出版《和諧世界與亞太權力平衡:中國崛起的世界觀、地緣戰略,及戰略文化》。現為獨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