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可以選台北市長與他的背景脫不了關係,也可以理解有些人對蔣家後代可以出任首都市長不是很能接受。(攝影:張哲偉)
馬來西亞還在懸峙議會僵持不下之際,台灣也即將迎來地方政府和議會的大選,和18歲公民權修憲案公民複決。
在中共的威脅下,除非出現什麼驚天動地的變化,否則在可預期的未來內,民進黨都會執政中央。但基於過去黨國的歷史,台灣選民對一黨獨大是有些顧忌的,以此在地方選舉除非候選人有讓人想投的衝動和感染力,否則有很多兩年前投蔡英文的支持者,就算不投藍白也不一定會出來投綠營,這點上民進黨有一點先天不利。這和美國的政治現象有點類似,掌握總統位置的黨國會都很難選。
大選的重點自然是在台北市和新竹市。台北市三強鼎立鹿死誰手還很難說,蔣萬安還是有一定的贏面。蔣萬安可以出來選台北市長自然還是和他的背景脫不了關係,也可以理解有些人對蔣家後代可以出任首都市長不是很能接受。
但我認為攻擊蔣萬安的背景在選舉策略上是不智的。因為台北作為ROC超過半個世紀的首都,包括數十年的黨國時代,很多台北市民的人生都和黨國有關,或得利於該體制。有些人就算自己沒有關係,上一代也有關係,也會影響到今日自身的階級。即使自己認同自由民主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甚至討厭中共,但也很少人可以做到完全和自己的上一代切割,甚至是將家裡黨國時代累積的資本全部捐出去,這是人性的幽微之處。
所以蔣萬安的例子如果換個角度看對有些人而言可能還十分勵志,「你看獨裁者的後代現在也是要投入選舉爭取選民的支持,這就是台灣民主的進步」。如同他們自己的人生,也是從威權時代的上半場,走入民主時代的下半場。因蔣萬安的背景而否定他的參政,就是在否定這些人的人生,絕對會引起反彈。在三角戰的情況下,發動攻擊的一方很大可能會和蔣萬安兩敗俱傷,而第三方得利。
台灣社會大都還是認為「做人要厚道」,而攻擊對方的家世即使可以打擊對方, 也不會替自己贏得支持。因為誰又可以保證,自己家可以乾淨地如一張白紙。
現實是即使進入民主憲政,台灣社會還是非常右傾的。黨國時期累積的資本階級優勢還是很明顯的,還是重分配不夠的。轉型正義等重要議題,在知識圈以外還是不夠得到重視。而這都有待繼續長期耕耘和努力。
※作者為醫師、《季風帶》發行人。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