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人為何在這次選舉裡背離了民進黨

鄭捷 2022年11月28日 07:00:00
年輕人並不是真的相信只有堅守民進黨,才能走出民主的道路。(美聯社)

年輕人並不是真的相信只有堅守民進黨,才能走出民主的道路。(美聯社)

1. 這次選舉同溫層普遍的感受都是最討厭的人卻上了,對我也是,侯友宜甚至是選前就穩上了, 恩恩的延誤就醫、三重警察暴打無辜百姓,都好像沒發生過一樣

 

2. 選前不曾對臺北市選舉有任何評論,是因為我不是臺北市選民,沒有選人的資格,然而,臺北市畢竟是臺灣直轄市中各項發展最健全、制度化最完善的城市,這讓臺北市就算沒有市長,它都能自己運作得很好,也因此由誰治理對於這個城市的命運來說,重要卻也毫不重要。

 

我對蔣萬安沒什麼意見,但一想到蔣萬安勝選,費鴻泰、賴士葆這些最保守、最沒有進步意識的人可能有機會進入市府,就覺得噁心,蔣萬安就是個貴族後代的漂亮皮囊,與國民黨的關係大概就是溥儀跟偽滿洲國的概念,如果可以,真心期待蔣萬安掙脫陳腐大宅院的束縛,做到他與選民承諾的進步台北

 

3. 這次選舉在我的感覺是,它顯示年輕人並不是真的相信只有堅守民進黨,才能走出民主的道路。但話說回來,在不能比爛、犯錯空間很小的情況下,民進黨近來許多舉措的確開始嚇跑一部分對堅守民主憲政嚴苛的人,那些人並不是轉投國民黨,而是他們不想出來投票支持民進黨。

 

於是民進黨與它的支持者拋出另一個論述:「不出來投票和轉投國民黨是差不多的」 然而,持這個論點的人,同時卻沒有能力回應:「不投國民黨的同時我們能如何表達對執政黨的不滿?」

 

民進黨,尤其作為執政黨,到底為什麼「不能教訓」?台灣的民主很難走是因為,即便許多民主國家都在兩黨惡鬥,但是他們沒有那種與侵略國交好的在野黨,就算有,也勢力不大。

 

好,如果民進黨真的要引導民眾「不能用選票教訓我」,那至少要讓民眾能有個替代方案,不然就只是流於情感勒索,這的確是很現實的問題,而這問題再走下去也不會有出路,因為這世界的民主運作與經驗,就是認為選票是最直接的手段,民進黨能找到其他方式,那大概真的會領先世界吧?我也是樂觀其成

 

蔡英文這次發表的敗選聲明,我其實聽了很不舒服,會覺得整個民進黨貼近權力核心的人其實還沒醒,毫無察覺民進黨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吃定台灣人「啊不然你要國民黨回來喔」的嘴臉讓人反感,但又不想投給國民黨,進而就不去投票。這次選舉的分析陸續出來,跑票者少,不投票者多,代表這個激化跟深綠、側翼的操作下,已經造成沈默螺旋,民進黨對輿論的掌握完全失準其實早有徵兆,荒腔走板挺堅不說,拿出這麼大的力氣來猛攻,高虹安依然勝選,已再明顯不過。

 

民進黨貼近權力核心的人無察覺民進黨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吃定台灣人「啊不然你要國民黨回來喔」的嘴臉讓人反感。(美聯社)

 

而我會覺得這個沈默螺旋會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在大家不敢說(真)話之下,民進黨的輿情掌控會更加失準,這些內部的問題,真的不是可以怪給別人的。

 

簡單做個結論就是,我認為國民兩黨太過度解讀這次選舉的結果,普遍選民就是純粹不滿現狀,進而用選票或不投票表達,並沒有這麼多的延伸 而民進黨真的該好好想想為什麼屏東、台南會贏得這麽難看,反觀侯友宜大贏林佳龍40多萬票,比例超過20%,除了投票率低以外,南部怎麼會選成這樣?

 

這次的問題在於國民黨基本盤沒有太大擴張,即便是中間選民也僅吸收部分,但有許多過去的民進黨支持者都含淚不投票了,才是這次綠營慘敗的主因 而很多人覺得投票率低是有問題的,但真正能持穩安定的民主體制,投票率都不會太高,台灣這個目標很難抵達,因為不只兩黨激化對立,中國更是不能忽略的因素,選民如何能回歸理性地鞏固民主,是個很值得深思的事情,而不是向兩邊極化,無論是哪一邊,對民主都是傷害。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