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是蘇貞昌功成身退的時候了──2022地方選舉系列之五(完)

主筆室 2022年12月02日 07:02:00
蘇貞昌兩度出任行政院長,這次任期從2019年1月14日就任,即將滿4年,是台灣從1987年解嚴以來,任期最久的行政院長。(圖片摘自總統府)

蘇貞昌兩度出任行政院長,這次任期從2019年1月14日就任,即將滿4年,是台灣從1987年解嚴以來,任期最久的行政院長。(圖片摘自總統府)

在九合一大選前,蘇貞昌的施政滿意度是44.2%,8年前同期的閣揆江宜樺是16.8%,8年前後的閣揆差了快30%。民進黨敗選了,要蘇貞昌為此負責下台一鞠躬,這公平嗎?

 

很多人為蘇貞昌抱屈,這說法以林濁水為代表,他說,台灣的經濟在舉世遇逆境下反而年年掙出四小龍第一,失業降到最低,財政狀況良好,要說這是蘇貞昌的成就也無不可。他說,蘇貞昌個人有值得批評之處,個性又暴躁易惹反感,貧富差距未改善,問題也不少,但功大於過毫無疑問;如果敗選有過的只是蔡英文辭主席,總統照作,卻讓閣揆下台,是謂權責不明,賞罰顛倒。

 

林濁水的說法不無道理,但其實也很容易反駁。在台灣的雙首長制分工裡,總統主責國防、外交、兩岸,其他的內政問題則交由閣揆主導,前者一直是多數國人滿意蔡政府的主要部分,後者正是此次影響地方選舉最鉅的根源。台灣的中間選民與年輕選民從兩年半前全倒向蔡英文,到這次地方選舉卻意興闌珊、集體出走,負責內政的閣揆怎能說完全沒有責任?

 

其次,台灣是準總統制,總統任期固定,反倒是閣揆在被拿掉國會同意權之後,就是向總統負責;既然總統不因政策或選舉成敗而去留,身為總統執行長,為總統代過,本就是天經地義,過去30多年的總統閣揆關係都是如此。此刻拿閣揆職務與總統談「權責」、「賞罰」,那真是說遠了。

 

第三,政治責任這檔事很玄妙,你可以說:人選不是蘇貞昌提的,選舉主軸不是蘇定的,蘇還衝南衝北衝衝衝賣力輔選,那為什麼最後的政治責任要他擔?但既稱為「政治責任」,它就沒有一定的是非,也沒有絕對的標準,而是責任來了,就要負責。既然總統已經辭了黨魁,既然執政黨還要回應民意,既然藍綠現階段100萬票的差距意味執政黨必須有所改變,蘇貞昌辭去閣揆,讓內閣大幅度改組,似乎已經是順理成章。

 

陳時中的防疫做得不錯,迄今還是獲得多數國人的肯定;最後他敗選了,許多支持者說,台北人怎麼可以這樣「忘恩負義」?怎麼可以不肯定防疫成績?錯了,選民肯定陳時中的防疫成績,不代表要投票給他;對多數選民來講,防疫與選舉是兩回事,是民進黨一直「腦筋不清楚」,硬把兩件事扯在一起,才害得台灣防疫成績似乎被選民否決。

 

這麼痛的領悟,民進黨是一直到11月26日的下午4點才知道。

 

同理,若蘇貞昌為了這次敗選而辭去閣揆,並不代表蔡英文、民進黨或支持者不肯定他的施政成績,而是「責任來了,就要扛」。硬把兩件事扯在一起,那是自己看不開,犯了跟民進黨這次選舉一樣的錯誤。

 

從擔任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開始,蘇貞昌投身政治超過40年,雖然始終與總統職務緣慳一面,但已位極人臣。尤其他兩度出任行政院長,這次任期從2019年1月14日就任,即將滿4年,是台灣從1987年解嚴以來,任期最久的行政院長;甚至在昔日政敵蔡英文之下成為「史上最具實權的閣揆」,成就台灣憲政史上極為另類的「總統閣揆關係」。蘇貞昌能以75歲高齡帶著這樣的成績瀟灑來去,早寫下一頁傳奇。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