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建造大型水下無人載具測試平台,其排水量近100噸,內部裝置維生與環控系統及兩具魚雷管控制裝置等,從外型上與近百噸級微型潛艇極相似。圖僅為示意圖。(合成畫面/張哲偉攝)
國防部代號「慧龍專案」編列36億6830萬元,以前瞻及關鍵技術研究委由中科院進行建造大型水下無人載具測試平台,雖中科院院長張忠誠曾在立法院明確表示,「不能把它當成潛艦來看」,據指出,這艘水下無人載具排水量近100噸,內部裝置了維生與環控系統,以及兩具魚雷管控制裝置,再加上艇內具備搭乘2到4人的空間,從外型上與近百噸級微型潛艇極為相似,和外界聯想的美國波音公司研發的大型丶具攻擊性的「殺人鯨」無人潛艇有極大的差異。
慧龍水下無人載具的結構體(艇身)的打造案,中科院去年(2021年)3月15日宣布由龍德造船得到7億6500萬元的標案;外傳隨著俄烏戰爭、疫情物價波動與非履約等因素,龍德造船多次向中科院提出調增1億元價格的請求,中科院為讓建造期程能在2023年第三季下水開始進行結構體(艇身)水下耐壓測試,並提前在年底進行全艇的各項裝備與裝置測試,中科院已同意船廠的請求來調增價格。
據指出,中科院是以是「XJ09125PF24-CS載具結構體設計、製造、裝備組裝暨測試支援案等1項」進行國內招標,其結構體規格為全長30公尺、寛3.6公尺,採雙殼設計(內壓力殼長度20公尺),高度包含帆罩頂為6公尺,加上內部裝置除了具巡航、聲納偵測等各項裝備,更重要有維生與環控設備,以及兩具魚雷管控制裝置功能,幾乎就是一艘近百噸級微型潛艇基本配置。但對外的說是要測試由中科院自主研發的潛艦聲納等偵蒐系統,是水下任務的一種測試載台。
據了解,中科院在辦理招商說明會時,台船、中信與龍德均派員參加,其中又以台船參與的10多位人員最多,主要是台船承造潛艦國造IDS原型艦已開始動工,對於製造小型的壓力殼應不是問題,但該案中科院說明的事項太少,船廠提出多項技術問題,中科院多以涉及機密不作回應。最後台船以預算太少,在開標前告知中科院不去投標;經中信與龍德分別與國內石化煉油專業壓力儲槽容器製造商銘榮元與良聯工業合作前來投標,最後由龍德與良聯工業團隊獲得該案,因良聯也參與台船離岸風力發電水下基礎製造,也被認定是具有製造小型壓力殻的能量。
但是日前外傳中科院同意龍德造船以俄烏戰爭、疫情物價波動提出加價1億元,因參與說明會共有國內三家船廠,得標的廠商以公告底價決標後,履約期間持續以各項理由增加標案的價格,這對於當初參與的其他廠商不公平,尤其已有船廠在公告初期就提出預算偏低,因此被外界質疑加價是明顯有偏頗並圖利廠商之嫌。
對於慧龍水下無人載具的結構體(艇身)的打造案加價一事,中科院人士澄清,截到目前為止,全案仍是以7億6500萬元的決標金額執行中,並未有外傳加價1億元的情事,目前慧龍專案執行的相當順利,並依計劃期程可望在2023年第三季如期如質下水進行耐壓測試。對於載具內設有維生與環控裝置,該名人士指出,載具內進行多項裝備測試,還是要有人員隨著載具下水,認定要測試的裝備是否達到標準,所以必須有維生與環控設備。至於武裝裝備部分,該名人士只說「這不方便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