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藥物科學院院長康照洲。(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近5年來,新藥預算未能大幅增加,都維持在20多億元左右,通過品項卻逐年減少,今年預算執行率也可能創下健保史上新低紀錄。2022年健保新藥預算編列22.68億元,但截至第二季止,僅使用8600萬元,執行率不到5%,據了解,在今年結束前,執行率可能難以突破10%,將高達20億預算未使用。
針對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審核過程緩慢,前衛生署食藥局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藥物科學院院長康照洲提出三大建議,包含健保署應成立行政法人負責新藥審理相關評估報告、衛福部設有執行經濟評估的團隊;調整藥品給付制度可邀請金管會、財政部等單位,進行跨部會合作;每隔三到四年,邀請專家學者召開全國藥品政策會議,並每年定期進行政策追蹤。
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審核過程,需要經過兩道關卡,藥品專家諮詢會議每個月舉行一次,藥物共同擬訂會議則是每兩個月一次。據康照洲觀察,若新藥在第一次沒有通過審查,可能在半年後才能進行第二次審查與討論,因此新藥在審查流程容易超過一年以上。
康照洲建議,在新藥審查上,藥品需要進行經濟評估與療效研究,但因目前健保署人力不足,故委託隸屬藥品查驗中心(CDE)的醫藥科技評估(HTA)小組做新藥審理相關評估報告。然而,健保總額資源高達8000億,經濟規模非常大,已無法由單一小組一肩扛起,應創立隸屬健保署的行政法人,有固定團隊執行新藥審查的方法學研究,並針對共擬會議委員提出的疑問產出研究報告,以建立藥品審查的科學數據,並順暢審查流程。
在人力資源提升的情形下,還可以檢討舊有藥品價格、藥費支出效益、並改善藥品的核價標準與制度。康照洲提到,過去所納入的藥品,因為在當時為創新藥物,所核定藥價相對高,但隨著更多新型藥物研發,原先藥物的經濟價值下降,藥價卻沒有跟著調整。除了舊有藥品價格的調整外,目前健保署與藥廠在溝通藥品價格時,因為缺乏一定的研究證據,就如同地攤喊價,既無法準確評量藥品的價值,也失去了專家會議與藥物科技評估的意義這些都因人力問題、缺乏研究量能而無法進行。
另外,除了成立隸屬健保署的行政法人,康照洲也提到建立經濟評估團隊的重要性,不僅能處理健保相關問題,未來也能協助規劃長照政策。
現行藥品付費方式有兩種,不是全額給付,就是全額自費,民眾若想使用尚未納保的創新藥物,即需負擔高昂的藥費。對此,康照洲支持政府提出的藥物部分負擔,一部分由健保支出,民眾也自費負擔一定比例的藥費,省下的藥費能讓更多藥品被納入健保供民眾使用,也可以改善現在新藥給付時程緩慢的現象。
為了改善自費治療負擔過大的問題,健保署近期推動商業保險補位健保,希望協助分擔民眾使用自費醫療的風險成本。但是康照洲指出,商保以商業利益為出發,目前的保單設計上,許多仍有年齡、帶病不得投保等限制,政府應適時介入商保的規劃,鼓勵業者提出相關保單設計,商保補位僅能解決部分問題,但政府更應設法回歸健保本質就制度面做改革並保障就醫平權。
無論是藥品部分負擔制度,或商業保單的設計規劃,都需要跨部會共同合作與研議,康照洲強調,在全民健保給付政策修訂上,因財政預算龐大,影響範圍極廣,不應將所有問題都交由衛福部處理,金管會、財政部、經濟部、主計處等其他部會,也應一起參與改革健保給付制度。
台灣過去曾召開兩次全國藥品政策會議,盼完善藥品生技產業、全民健保藥品給付與支付制度,但舉辦時間不固定,第一次是2008年、第二次則是2015年,當時雖有訂下藥政目標,但未明定執行的期程以及檢討措施。
康照洲表示,過去兩場藥政會議,召集將近上百位的專家參與,但一個人發言時間僅2、3分鐘,其實無法充分討論。若藥政會議要有影響力,應在正式開會前即分組討論,正式會議時才能再次凝聚共識並提出解決方案。
問及台灣如何建立永續的藥品政策,康照洲回應,考量到新醫療科技的發展迅速,藥政會議應每隔四年召開一次,具體擬定改革方向及年度目標,每年進行政策追蹤與檢討,以完備台灣的藥品政策對於國人的保護力。康照洲更建議,召開藥政會議的時間點應搭配總統大選時程,促進各黨總統候選人提出相關健保政見供選民檢視與參考。
在健保與藥品政策執行情況逐漸成為全民關注焦點,康照洲建議,應擴大行政量能,來建立更迅速的審查流程,和考量病人福祉、具科學證據的審查標準。並提醒政府藥品政策應持續受到討論與檢測,朝向永續的藥品政策而努力。
【全國藥品政策會議紙上論壇】
0) 當健保面臨破產危機 新藥納保困境如何解?7位專家學者分享看法
1) 如何建立永續藥品政策?前食藥局長康照洲:跨部會合作、定期召開全國藥政會議
2) 健保總額破8千億 新藥預算卻縮水?共擬會議主席陳昭姿分析新藥納保困境
3) 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過程緩慢!台大健管所教授楊銘欽提兩大建言 盼保障民眾健康
4) 健保新藥預算執行率不到5% 前衛福部次長李玉春:以精準給付觀念管理藥品納保
5) 新藥預算成長有限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醫療保健支出是投資而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