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止2409件食品進口,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有超過1800件廠商無意願補件。(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中國近日無預警禁止台灣多項食品進口,總計2409件受影響,中方羅列「文字不符要求」、「未按要求提供註冊文件」等7大被禁原因。對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昨天(11日)表示,台灣是被「特別處理」,不盡公平,而2409件食品中,有超過1800件廠商無意補件,不願再依賴高風險貿易地區。
中國繼禁止秋刀魚、午仔魚進口,上周五(9日)又加碼禁止台灣啤酒、金門高粱、金車噶瑪蘭威士忌輸中。根據食藥署統計中國海關總署網頁上的食品核准狀況,8日有效件數1006件、暫停進口2195件,10日有效件數銳減至792件、暫停進口2409件。暫停進口品項以水產最多887件,飲料類123件、餅乾類110件,總計有1800件的業者沒有補件意願。
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據中方說法,台灣產品被禁止輸入的原因共有7大項,以「文字不符合要求」占最大宗621件,「生產許可證明不符要求」則有499件,「企業申請書不符要求」396件,其他也包括「產地聲明不符要求」、「未按要求提供註冊文件」等。
吳秀梅表示,中國的註冊程序不透明,只能用書面方式繳交,且繳交期限比其他國家提早一年,提出需求也被中方「已讀不回」;王必勝也說,台灣受到「特別處理」,不盡公平,強調會盡力協助有補件意願的廠商恢復出口;至於沒有願補件意願的1800件廠商,已多次致電廠商,確認他們不再補件。
王必勝表示,「到中國做生意就好賺」是一種迷思,部分業者也坦言,到中國經商麻煩且不穩定,寧願在穩定國家發展,不願再依賴高風險貿易地區;而財政部國庫署副署長馬小惠表示,台灣酒類原有34家輸入中國,其中有8家無預警被禁,部分業者可能基於營運、商業與通路考量,無補件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