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睽違五年演出電視劇《縣委大院》,劇情太過理想化,在細節上難以說服觀眾。(取自微博)
胡歌主演的《縣委大院》播出以來評價兩極,昨晚播出完結篇,他所飾演的「梅曉歌」擔任縣委書記後,靠著努力不懈的毅力,解決光明縣窮困問題,扛下外界壓力極力推廣農業,但他隨即收到調職單,調離光明縣,飾演他妻子的蕎麥(萬茜飾)懷上雙胞胎,雖然看似結局圓滿,但不少人認為僅24集完結太過倉促,並點出三大敗筆,使得《縣委大院》距離「神劇」,還差得非常遠。
《縣委大院》是中國二十大獻禮劇,題材主要在歌頌中國上下一體的氛圍,劇中也展現滿滿改革的決心。據悉,導演孔笙原本的版本是30集,但經過中國審查後,刪除爭議片段,僅剩下24集,所以很多細節看起來青黃不接。然而,《縣委大院》從開拍、殺青到播出僅短短半年,堪稱神速開播,不少觀眾也看得出孔笙已經盡力,即便他功力再深厚,也無力抵抗中國的審查制度,被批爛尾也是無可奈何。
網友點出《縣委大院》的三大敗筆中,第一就是「演員的敗筆」,劇中集結胡歌以及24位老戲骨,本以為陣容堅強,但是演出光明縣原縣委書記「呂青山」的黃磊,因為上過太多綜藝節目,過度曝光自己,導致讓人出戲,無法與劇中角色貼合;另一個為人詬病的就是劉濤飾演的「光明縣縣委宣傳部部長」,打扮老氣不說,整齣戲都板著一張臉,毫無演技可言,許多人也直言:「這齣戲有她沒她,沒什麼差別。」
第二就是「劇情的敗筆」,短短24集不僅無法闡述完整劇情,由於支線太複雜、瑣碎,觀眾需要自行拼湊起結構脈絡,尤其在敏感問題僅「點到為止」,讓不少人看了都一頭霧水,並無展現足夠的戲劇張力,認為「梅曉歌」雖然解決了光明縣的窮困問題,但錯綜復雜的官商勾結,似乎又會隨著他的離職捲土重來。
最後的敗筆則是「現實的敗筆」,看得出《縣委大院》想要打破現實劇的窠臼,劇中「梅曉歌」對於貪污腐敗一事深惡痛絕,甚至還勒令污染環境的工廠停業,直到改善才能重新執業,雖然立意良好,但光明縣經濟倒數,全靠這些工廠維持住最後的體面,「梅曉歌」此舉讓光明縣經濟更慘,雖然最後改善環境污染問題,但太過理想化、圓滿,就是《縣委大院》的最大敗筆。
《縣委大院》開播前就引起廣大矚目,但在演員、劇情上,都有不如觀眾預期的地方,如今迎來大結局,即便胡歌展現不同演技,成功從偶像演員轉型,拿下收視第一的好成績,但不少網友也直言:「全劇竟然沒壞人,基層沒有貪污腐敗我不信。太主角光環了,可以當爽文看」、「這種片少拍,假得要死」、「想拍出點東西又不敢」、「難怪要找胡歌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