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場在新竹的新兵訓練。(資料照片/美聯社)
今年11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時,「亮明」了新一屆軍委「全面加強練兵備戰的決心」。隔天,英國國防學院(Defence Academy of the United Kingdom)的專家穆亞特(Tom Mouat)正巧主辦一場兵棋推演,由英美的軍事與學界人士扮演中國領導階層,以及美國、台灣、日本、澳洲等國政府,試著模擬出台海衝突發生的可能性。
獨立記者羅賓斯(Neal E. Robbins)有出席這場兵推,他的報導12月23日刊登於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
兵推首先從當前的情境開始:中國政府為實現統一而在經濟上壓迫台灣,提供台灣糧食供應補貼,企圖削弱美國的利益,並獲得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力。對此,台灣不為所動,反而決定延長義務役期;美國則派出經濟代表團赴北京,希望降低衝突。然而,美國此舉在兵推現場的專家看來恐怕成效不大,成功的機率僅30%。
兵推時間快轉到一年之後,這時美國強化與日本、澳洲等國在菲律賓外海的海軍演習。正如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022年8月訪台後的狀況,中國這時候的反應同樣是在台灣海峽附近展開軍事恫嚇。
再過一年,透過外交對台示好不成的中國,兵不血刃,派便裝軍人秘密佔領金門。美國宣布提供新型的高科技武器給台灣,台灣則以水雷防守金門和其他離島。對此,中國對台發動海、空封鎖,切斷台灣島上2300萬人與外界的聯繫。
至此,台海局勢已演變為類似古巴飛彈危機的對峙情況,只有人道援助可以送進台灣。到了2025年初,中、美、台政府會面協商,但由於中國堅持統一台灣、台灣堅不退讓,協商停滯不前。費時超過一個月,中國的大軍尚未發動砲火,但已經來到台灣沿海。
中國真的會侵略台灣嗎?兵推參與者就此展開一場辯論:
中國說:「我們開放協商。」
台灣表示:「我們試過協商了,看起來沒有進展。」
中國:「我們的意思是,你們的政府完全無意展開(依我們說了算的)對話,所以我們要直接跟你們的政府談。」
台灣:「這並不符事實。」
中國:「那麼我將採取以下政策,下令我們的軍隊……派出我們的軍人,不會攻擊平民,而是直奔台灣首都,挾持執政當局與議會。」
台灣:「這樣沒有用。你們的軍隊過來的時候,我們能夠很輕易發現、偵測到他們。到這時候,我們重要的政府官員大概都已經躲進地堡。」
外交政策報導進一步指出,相較於侵略烏克蘭,侵台更加困難。兩岸之間有寬約160公里的台灣海峽相隔,海上一年到頭沒幾個月風平浪靜,而且台灣島沿岸大部分都是令人生畏的峭壁懸崖。最可行的做法是從地勢相對低、但防守森嚴的西海岸攻入,此處的泥灘也會大大提高兩棲登陸作戰的難度。
現階段普遍的觀點認為,中國雖然擁有2百萬大軍和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其兩棲作戰能力卻仍不足以侵略台灣,而且又是在美國挺台的狀況下。
不過,在這場兵推情境下,中國沒有輕易放棄。此時,中國軍方認為時機已到,向台灣人民喊話:「我們請問台灣人,你們是寧可徹底失去一切,還是達成雙方都同意的協議?」隨著談判陷入停滯,中國派出特種部隊到台北,把民選官員抓起來(俄烏戰爭初期,俄軍亦曾對烏克蘭做類似的事)。
這時候,雙方血戰開打。如果戰爭持續下去,會對中國軍隊帶來大規模死傷,對台灣帶來更慘重的毀滅,對全球權力平衡帶來劇烈動盪;儘管如此,美國還是躊躇不決,不願意出兵,而是堅持透過聯合國解決衝突,但此舉又會耗費一周時間。屆此,整場兵推告一段落。
兵推結束後,參與者討論各自角色的動機與做法。扮演中國政府的人表示,她確實採取比較挑釁的方式,但拉高衝突的時候是「很平衡」的,仍允許人道援助,且發動攻擊之前是先切斷糧食來源。至於美國為什麼沒有及時反應?扮演美國的人對此主張,台灣政府的合法性缺乏全球支持,且俄烏戰爭後各國已經疲乏。
其他種種問題,則懸而未決:中國和美國真的會冒險失去台灣獨步全球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嗎?美國為什麼未能強制打斷中國對台的封鎖,或是對中國施加制裁?制裁真的能迫使中國退讓嗎?
兵推主辦者、英國專家穆亞特表示,像這樣的兵棋推演,有六成的機率正確預測局勢,比大多數個別的專家更為準確。不過,兵推的重點,還是在於促進有識者的對話。
外交政策雜誌在此兵推之前訪問多位專家,這些人認為中國侵台是有可能的;什麼時候會發生,專家卻看法不一。
《中共攻台大解密》(The Chinese Invasion Threat)作者易思安(Ian Easton)表示,從習近平過去的作法看來,「戰爭隨時可能爆發,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形式爆發」。他認為,中國今年8月在台灣周邊發射彈道飛彈的舉動「破壞穩定」,無視國際法,應被視為「有敵意企圖的訊號」。
美國軍方近期預測中國可能在2027年之前侵台,對此美國智庫「蘭德」(Rand)的東亞專家席拉帕克(David Shlapak)不以為然。他認為此預測是「把能力與意圖混為一談」,雖然中國確實在提升侵台的能力,但同時也認知到其中的風險。針對中國近期的官方說詞越來越強硬,席拉帕克也不認為這反應了中國對「美台關係緊縮的認知」;除非台灣或中國的立場出現巨大改變,否則接下來十年左右,兩岸都會保持現狀。
倫敦大學中國研究所專家曾銳生(Steve Tsang)的看法,與席拉帕克類似,主張中國大約到2027年會有能力侵台,但仍缺乏發動全面入侵的整體組織力量。但是,如果習近平有一天真的認為他能「付出可接受的代價」侵台,「那麼他就會這麼做」。在曾銳生看來,習近平將會終其一生掌握權力,並在未來十到二十年內攻打台灣;此舉是「最後的手段」,因為中國政府仍指望台灣政府會自行投降,如此一來美國便不太可能介入。然而,台灣身為一個「有活力的民主社會」,還是可能強化國防實力,展開反擊。
此外,曾銳生認為,中國政府的對外說詞是想讓外界以為他們關心的就是統一,但實際上,他們還有更大的目標,即「讓美國的印太戰略破產」,並讓台灣變成中國在太平洋擴張的據點;對中國而言,控制台灣是關鍵的一部,最終目標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