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以長篇報導,宣傳中共政治局在防疫決策中扮演之重要角色,但對於政策急轉彎造成確診潮卻未置一詞,圖為上海醫院大廳人滿為患的情形。(美聯社)
中國自8日起,正式將新冠肺炎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對於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進行社區全面核酸篩檢,同時取消入境人員全員核酸檢測;然在清零政策改變過於倉促下,使近日疫情快速延燒,牽涉甚廣。對此,中國官媒8日刊出長文,試圖藉由描述政治局決策過程,強調官方「因時因勢科學決策」,僅指出防疫已進入新階段,針對過程草率則未置一詞。
中國新華網在報導中表示,在發布「優化防疫20條」、「防疫新10條」前,兩場政治局會議對政策轉變扮演了關鍵角色,第1場會議是去年11月10日召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中表示「要堅持科學精準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要在落實各項防疫舉措的同時加強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舉措不能放鬆」。
報導指出,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會議隔日隨即提出「優化防疫20條」,向國內外釋放「因時因勢、主動優化防控政策的鮮明信號」。
第2場會議則是在去年12月6日,習近平強調「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中國官方於是在隔日發布「防疫新10條」,並且強調中國防疫手段面對疫情形勢不斷演變,「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
報導不斷強調中國官方在防疫所取得的成效,雖然指出全境在2022年11月上旬,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人數已超過9成,卻未針對高齡人士接種比率偏低的情況進行解釋,且包括白紙運動等負面情形也未置一詞,明顯避談決策草率與不透明等,對其形象不利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