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熱鬧的篝火節讓瑞典人民迎接春日。(攝影:郭慧)
一樣微亮的晨光、一樣冷冽的空氣,4月的最後1天,當人們在早晨悠悠轉醒時,就只是個尋常的日子。然而,只要跨出門外,便可以立刻感受到,今天與平素的不同:歡飲的人們、大聲談笑的學生、擠滿了人的超市,以及街上洶湧的人潮。
來到地廣人稀的瑞典後,在街上隅隅獨行已經成為習慣,猛然見到彷彿台灣夜市般的人潮,居然有種時空錯置的錯覺。
「大家已經期待這一天很久了,有些人甚至從聖誕節過後就開始倒數。」室友維克這麼介紹道。
事實上,4月30日是瑞典的「篝火節(Valborg)」。
篝火節也叫做漂流節、學生節,是瑞典人迎接春光的慶典。在這天,全瑞典都會有大大小小的慶祝活動,而在烏普薩拉(Uppsala)、南部城市隆德(Lund)等大學城中,慶祝的活動尤其盛大,往往吸引附近城市的人們前往。
如斯德哥爾摩的人們,便常在這天造訪烏普薩拉,而在訪客之中,又以年輕族群為數最眾。
All of Sweden right now during Valborg (Walpurgis night) pic.twitter.com/5gJysTWAlT
— Roland Thor Smedberg (@RollieThePollie) 2017年4月30日
「這一天是屬於年輕人的日子,像我這種中年人,就會在一早把東西裝上車,然後趕快開到郊區、遠離這裡。」人類學課程的老師開玩笑道。
那麼,在這個「家裡沒大人」的日子裡,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呢?
首先,一大清早,烏普薩拉的菲里斯河(Fyrisån)畔便擠滿了一層又一層的看客。他們在等待的,便是一年一度的划船/漂流活動。
這個划船的傳統起於1970年代,原先只是2個工程系的學生一時興起,沒想到意外引發大家的興趣,也讓烏普薩拉的篝火節又被稱為「漂流節」。現在,划船的隊伍會以保麗龍板等便宜的材料,自己搭建小筏,順流划行。
與台灣端午節划龍舟的不同之處在於,烏普薩拉的漂流活動重點並不在競速,而是著眼於小筏的多元造型。而在水位落差處翻船落水的橋段,更是整場活動的高潮。
因此,即便漂流活動10點開始,當我和朋友們於早上8點30分抵達河畔時,水位落差處的好位置,早就已經擠滿興奮的人們了。
看完了早上的划船活動,中午時,大夥通常會在附近的公園野餐或是烤肉。在迎接春光的篝火節裡,坐在餐廳室內用餐,簡直格格不入,無論你要吃什麼、怎麼吃,只要跟一群朋友在戶外享用,就是最道地的篝火節飲食。
「如果天氣很差的話怎麼辦?」篝火節前幾日,我這麼向維克問道。
「我們才不在乎!是篝火節耶!就算外面在飄雪,我們也會出去的。」維克半開玩笑地回道。
而事實也是這樣沒錯。即便已經是4月末,在平日大概10度上下的瑞典,仍是冷風颼颼,有陽光時倒還好,一旦陽光稍移,就只剩刺骨寒風。儘管如此,在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經濟學院旁的大草皮,仍坐著滿滿的野餐民眾。
儘管警方三令五申(甚至在篝火節前寄信給每個人,提醒大眾飲酒有度),禁止在公園飲酒,然而在歡慶春日之時,許多人手上拿著的,仍是香檳、紅酒和啤酒。戶外、野餐、酒精、春光,這幾個基本元素,可以說是貫穿篝火節全日的主調。
而在用餐完畢後,下午3點時,在烏普薩拉的圖書館外,則有著名的脫帽儀式。
人們會帶著象徵學生、形狀類似水手帽的白帽子,聚集在圖書館外,聆聽簡單的致詞、欣賞合唱團的表演後,最後一齊脫帽致意。洶湧的人潮也會化為一片白色帽海,在藍天白雲映照下,顯得和諧可愛。
而篝火節最後的高潮,則是晚間的營火晚會。 當我向瑞典朋友詢問營火晚會的由來時,有些是一問三不知,有時則發現眾說紛紜。根據網路媒體《生活之城》(Your Living City)報導,篝火可能最早可以追溯到維京人歡慶春日豐饒、生產力的傳統,同時也有嚇退惡靈、野獸的功用。
到了中世紀時,則跟基督教聖徒瓦爾普加(Walpurga)的紀念相結合。當然,時至今日,無論是飲酒、烤肉、篝火,還是漂流,都已褪去宗教的色彩,真要說的話,跟篝火節最為相關的,只有春神。
春神來了,而在篝火節的狂歡之下,我想,全瑞典的人,都已經歡快地接收到了這個訊息。
(編按:《上報》隔周推出《漂流吧!我的瑞典之旅》專欄,由目前就讀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et)的台大歷史系交換學生郭慧執筆,她在當地記錄瑞典及其他北歐國家的第一手觀察,供台灣讀者參考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