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是外商,挾帶著強大的國際資本,若為了與其合作,紛紛搶進商談版權與出口,部分內容恐成為意識形態下的犧牲品。例如HBO為了迎合新加坡的語言政策,一度要求《通靈少女》全程國語,也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第二集謝雅真最後替小凱簡單作法時,其中一段燒符化符水的過程,被HBO修剪了。(翻攝自HBO Asia臉書)
在眾人的感動下,《通靈少女》暫時落幕。它的成功,讓低迷已久的觀眾品味與本土戲劇市場,重新燃起一線希望。《通靈少女》告訴我們,這類根植於台灣在地文化土壤的影視內容,不是只能做做廉價單元劇墊檔自嗨,它不但獲得自己人熱烈回響,甚至還反攻國際,重新將台灣文化內容打入東南亞南進市場。
這部戲的成功因素有太多人分析,有人提及女主角郭書瑤的演技、導演陳和榆的努力、公視與HBO Asia的識人之明,也有人歸功於兩電視台給予團隊創作空間的自由、資金的不吝給予等。重要的是,台灣的影視內容貧弱太久,制度與環境導致著台灣戲劇成本與品質的劣化,導致劇本與故事描述能力拖檯前的惡性循環,對觀眾來說,總歸一句「難看」。
再加上韓劇、陸劇一開始挾帶極低的版權,引誘在台灣落地播映的電視台在成本考量下,選擇捨棄自製。從而,隨著中、韓兩國在政府制度支持,民間熱錢的大量投資下,成為娛樂影視大國。「磁吸效應」讓台灣的電視內容重摔落地後積弱不振。此外,台灣本地的大資本家,看中平台、通路比起要時刻要注意觀眾口味「高投資低報酬」的內容,賺錢來得容易,紛紛投資或併購電視台、媒體與有線電視系統。台灣影視已死論,已甚囂塵上許多年。
此次,透過公共電視與HBO asia首度以合資方式,投資在生產《通靈少女》,造成23國轟動,不得不說,值得歡欣,卻也敲響一記警鐘。
HBO Asia為了要進軍亞洲內容市場,深刻了解影視國際分工上,在地團隊與本土內容最為重要,再加上,有太多全球影視案例告訴我們,要廣受全球性或區域性觀眾歡迎,在地文化配合通俗元素表現,更能引起廣泛討論與關注,《通靈少女》便是如此。
值得台灣觀眾開心的是,原來台灣本土文化元素的故事,可以不用那麼廉價、土製、緩慢、冗長的方式,告訴我們,台灣故事可以這麼好看;值得台灣本土戲劇製作單位與電視台、大金主學習的是,原來我們的戲劇,透過適當的說故事方式,可以如此叫好又叫座。
台灣的公共電視,長期在接受政治惡鬥與商業電視台的競爭下,一年只有9億,說好聽較小而美,說難聽叫好死歹活的經營下去,然後每四年就要因為董事會爭議,鬥得烏煙瘴氣。《通靈少女》一夕成功,讓曾經製作過無數叫好叫座戲劇,例如《麻醉風暴》、《痞子英雄》、《大醫院小醫生》、《危險心靈》的公視,又再次揚眉吐氣。不僅證明台灣依然可以拍出像樣的電視劇,也讓公視成為出口台灣本土內容版權的窗口,重回台灣影視內容的龍頭。
說了這麼多好,但必須承認,HBO的國際合資也是隱憂。與HBO的國際合資,好的是,透過「出口轉內銷」台灣可以重振本土影視產業的內容,強化說故事的能力;但壞的是,國際合資就像「毒藥」,上癮後,台灣的的影視產業將依附在別人的資本下,我們也會習慣於「透過別人來肯定自己」。
與HBO合資,其危險程度,不下與中國影視資本合資。HBO與中國影視集團皆是外商,挾帶著強大的國際資本,若為了與其合作,紛紛搶進商談版權與出口,部分內容恐成為意識形態下的犧牲品。可能很多人有意識到,HBO為了迎合新加坡的語言政策,一度要求《通靈少女》全程國語,也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第二集謝雅真最後替小凱簡單作法時,其中一段燒符化符水的過程,被HBO修剪;若談中資,更別說可能對於台灣影視產品造成的統戰限制。
再者,台灣的業者與金主,可能看上外資強大的資金與行銷能量,逐漸墮於投資自己的影視產業鏈,把自己當作外資下游的承包商,對方提供資金與映演管道,業者找劇本題材、演員與團隊人才,成為外資媒體生產的供應鏈,逐漸變成文化外包。
最後,照鏡台灣電影。因為長期低迷,我們的觀眾對自己的本土電影信心不足。「旅外才是神」,台灣影視人才、內容,要在好萊塢、國外影展闖出一片天後,觀眾才會肯定國片,進而觀影。《通靈少女》其實已有這種味道,我們透過HBO的行銷,告訴自己,我們的內容很棒,再度落實我們得「透過別人來肯定自己」的預言。但,過去台灣的《花系列》、《包青天》也曾因為台灣影視資本與文化的強勢,橫掃中國與東南亞,我們真的需要透過HBO肯定自己嗎?
【延伸閱讀】
【熱門影片推薦】
●趕跑IS後 摩蘇爾孩童終於有玩偶作伴
●向慣老闆宣戰 5/1勞工遊行爭勞權
●代理黨魁失言火速去職 法國FN「反猶太」爭議纏身
※作者為國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