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國是會議分組會議召開至今,已有兩名委員相繼退出,面對各界質疑定位、議題超載等問題,籌委會副執行祕書林峯正表示,所有議題是作為改革主張和依據,從來沒說決議是一槌定音,相關決議會作為重要參考,沒有定位不明的問題。(資料照片)
「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分組會議召開至今,委員和各界質疑定位、議題超載等,爭議不斷,第三分組委員、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林鈺雄、律師陳重言相繼退出,會不會持續發酵,引起關注。2日召開的第三分組召集人羅秉成表示,少數委員的想法應予尊重,但目前為止還看不出擴大跟進的趨向,至少第一分組委員提案維持相當高度熱情。籌委會副執行祕書林峯正表示,沒有人說一定要把司改決議百分之百執行才叫國是會議,所有決議是作為政府施政參考。
羅秉成表示,第一分組委員在人權保護議題上,對如何落實保護機制和制度保障,共識很高,委員合作將議案完善化,充分發散理想,理想會有現實面挑戰,大家都知道,但現階段應該把各種理想、對現狀不滿和改革提出,之後政策面落實要由權責機關按施政規畫、決策順序去做,不是任何一個分組可以決定,這是政府職權應保留的空間。
【延伸閱讀】林鈺雄:司改會有「50道陰影」
【延伸閱讀】陳重言聲明:同一議題重複討論,意義在哪?
他表示,此次司改會議所有決議,在政治上應該充分被理解和重視,但是可以想見沒有拘束力可言。這些議題在充分發散之後,後段重要的是有效收斂成具體可行政策,這些決策在總統高度應該如何實施,總統要負起政治上的責任。
司改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都在學習;改革不滿足,也不應滿足。司改會議已在折返點,委員們要堅持到底,讓司改使命在自己手中完成。──羅秉成
羅秉成說,司改國是會議面臨前所未有的兩項挑戰,一是法律人與非法律人的多元對話,一是議題的多樣性,都是以往司改會議從來沒有的經驗,「我們都在學習」,學習過程中難免可能會有不如人意之處,相信大家在改革理念下,會繼續推進改革進度。
他說,改革有所謂「不厭性」,就是不滿足,也不應滿足,有人會有意見、不同想法,很正常也應該樂見,委員要虛心檢討,是不是能提供有意義的改革對策,改革對策也要被社會檢視,形成決議是不是有不妥當的地方?之後還有總結會議,也有修正可能性。司改會議已在折返點,委員們要堅持到底,讓司改使命在自己手中完成。
司改國是會議籌委會副執行祕書林峯正表示,蔡總統召開司改國是會議,大家都是來幫忙的,他可以理解大家希望把事做得更好,有很多意見,蔡總統上周五也發表對國是會議的觀察和想法,說得很清楚,司改會議決議會當做所有機關改革的重要參考,相關機關也會努力去完成。
林峯正說,司改會議議題是作為改革主張和依據,從來沒有人說司改會議的決議是一槌定音,包括總統也沒有這樣說,而是指出討論方向、對未來想法和基調,也提到未來這些相關決議會作為重要參考,沒有定位不明的問題。
他表示,司法院長、法務部長一直參與會議,沒有人說院部一定要把決議百分之百執行,才叫國是會議,所有決議是作為施政參考,總統也會關注意這件事。
有關議題重疊,林峯正重申,5個分組議題從各界意見蒐集而來,議題很多,只能用一句話簡要描述議題,但每組都有初步區分,避免同議題在兩組討論,討論過程委員難免有各種意見,但隨著會議進入尾聲,在某組討論並作成決議的議題,不希望在別組又討論,也不宜再討論,這是相當清楚,相信所有委員都有共識和智慧,面對不同意見,會互相尊重,求取最終形成具體改革方案的方法。他不覺得所謂重覆討論的情況會發生。
【司改會延伸閱讀】
●司改分組決議:保護被害人應是「有溫度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