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將於19日達到債務上限,迫使財政部採取「非常手段」。圖為美國百元鈔票。(資料照片/美聯社)
美國國債19日即將達到法定債務上限,財政部警告,若國會與政府未能盡快達成協議、調高債務上限,美國政府可能停擺,對人民至關重要的社會福利、保險等各種津貼補助將會中斷,還有可能掀起全球的金融危機。
為了避免上述結局,拜登政府必須與共和黨協商。新一屆的眾院由共和黨佔優勢,且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為求當選,對黨內更右翼的陣營做出許多退讓。許多共和黨人似乎傾向極端立場,堅持要民主黨以削減政府支出,換取提高債務上限的協議;然而,拜登同樣展現堅決態度,不願讓共和黨遂其所願。但如此一來,雙方達不成協議,犧牲者將是美國人民。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13日致函眾院議長麥卡錫、眾院民主黨領袖傑佛瑞斯(Hakeem Jeffries)等人,對國會發出警告。信中寫道,眼看美國未清償的國債將於19日達到法定上限(31.381兆美元),財政部將不得不採取「特定的非常手段」(certain extraordinary measures),避免美國陷入違約。
葉倫表示,所謂的「非常手段」包含兩項措施,其一,贖回現有的退休和殘疾基金(CSRDF)與郵政退休人員健康福利基金(Postal Fund),並暫停投資新的基金;其二,停止再投資聯邦公務員退休儲蓄計畫(TSP)的政府證券投資基金(G Fund)。
透過上述做法,一方面得以減少國債,一方面可供財政部暫時支應聯邦政府運作所需。葉倫指出,這些非常措施將實施多久,仍是未知數,但可以預期這些資金來源至6月之前不會耗盡。
儘管如此,國會仍有必要盡快採取行動,例如調高或暫緩實施債務上限;調高債務上限並不代表增加政府支出,僅僅是容許政府能有足夠資金「履行既有的法律義務」,例如支付社會福利、醫療保險等。
如果政府因超過舉債上限而未能履行義務,將會「對美國經濟、所有美國人民生計,以及全球金融穩定,帶來無法挽救的傷害」。葉倫以2011年美國史上唯一一次信用評等被降級的事件為例,強調即使美國政府只是「有可能」無法履行義務,但這樣的威脅存在的本身,就會導致真實的損害。
簡單來說,「非常手段」是透過「會計上的變通」,將各項資金移轉調動,讓美國政府不至於因為沒錢可用而停擺。美聯社指出,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非常手段」,而是國會與拜登政府能不能達成協議。在「非常手段」的資金於6月耗盡之前,兩黨必須設法敲定協議以提高債務上限;若是辦不到,恐怕會掀起一場全球金融危機。
美國政府和國會達成調高、暫緩債務上限的協議,並不是新鮮事,自1960年代至今總計將近80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是如此形容的:「美國一直都在負債,自美國存在以來便為此爭執不休。」
眾院議長麥卡錫17日呼籲兩黨積極溝通,並稱自己也不希望看到美國陷入危急關頭。不過,麥卡錫不同意就這樣直接配合民主黨調高債務上限,而是要求對方應就限制政府支出預算的問題退讓,以換取調高債務上限的協議。
白宮發言人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18日表示,針對債務上限達成協議,是國會議員的憲政責任,因此不該是「有條件的」,不該拿債務上限當作籌碼,藉此削減社會福利。
隨著美國政壇對立加深,民主黨、共和黨若僵持不下,債務上限的爭議也將持續延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