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社會,資源配置是壟斷性的和掠奪性的。(美聯社)
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楊曉渡警告有些企業家,「希望掌握經濟權力之後謀取政治權力,這是十分危險的。」
在這場主題為「政商關係與反腐敗」的論壇上,楊曉渡強調,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新型的政企關係正在日益成熟,政企關係應該保持「親、清」的狀態。所謂親就是「團結、協同、共同尊重」,清就是要「清白、乾淨、政府廉潔、企業規矩。」他嚴厲地指出,中國企業擁有巨大的物質財富,但這種財富只能用來造福於民、造福社會,絕不允許成為腐蝕官員和社會的工具,被用來圍獵官員和謀取企業私利。
中紀委就是權勢熏天的錦衣衛,中紀委副書記的話誰敢不聽?楊曉渡表面上是在警告企業家不要腐蝕官場,話外之音其實是:權力是紅二代、官二代的禁臠。文革之後,陳雲有言:「還是我們的孩子可靠,不會掘自己的祖墳。」據此,陳雲向鄧小平提出一項提議:「江山是我們打下來的,因此繼承這個江山也應該是我們的後代。」他提出一個家庭至少出一個人,出一個人的意思是擔任部長以上的職位、掌握實際權力。鄧小平默許了這個提議。故而形成今天以習近平為首的太子黨執政的局面。
反之,你們這些商人縱然腰纏萬貫、揮金如土,亦不能覬覦權力。你們可以騎鶴下揚州,但甭想跟太子黨平起平坐地在同一張桌子上打麻將。你們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奴才的身份,悶聲發財,按時進貢就好了。若對權力有非分之想,你們會死很慘。更通俗地說就是:中國不會出川普,中國的企業家不要「做夢」。
然而,楊曉渡的言論根本違背了中國的憲法和法律。參與政治活動是公民的基本人權,為什麼企業家和商人就被剝奪了政治參與權,而只能低眉順首地專注於自己的本行呢?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資源配置是壟斷性的和掠奪性的。中國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中國的價值觀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官本位。所以,最有效的獲得資源的方式,不是自己去生產或流通,而是去掠奪。亂世當然是「槍桿子裡出政權」,和平世代則是「一部《論語》治天下」——士大夫寒窗苦讀,通過科舉考試獲得文官職位,方能「一年清知府,十萬白花銀」。
反之,商人長期受到歧視。漢高祖八年下令:「賈人毋得衣錦繡綺縠罽。」規定商人不能穿帶有圖案花紋的細綾細葛料子製作的衣服,只能穿沒有花紋的低品質的服裝。唐太宗曾說「工商雜類不預士伍」,即商人不得跟士大夫為伍。財經評論家吳曉波嘆息說:「當政府已經控制國家最重要的能源和資源性行業時,就必須通過打擊民間商人以減輕甚至杜絕這些行業遭受到來自下層的衝擊。……更為可悲的是,這樣的『貶商主義』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世世代代的繼承者心中,隨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脈搏而顫動。」
在私有產權得不到法律保障,也沒有契約和法治觀念的中國,商人的財富是不安全的、且不可傳承的。再有錢的人,皇帝或官員一句話,就能通過權力抄家滅族。明朝的沈萬山、清朝的胡雪岩,那一個不是「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在天朝,更有首富黃光裕身陷牢獄,薄熙來的金主徐明暴死獄中,肖建華被綁架回中國,郭文貴亡命天涯。這些一度富可敵國的富豪,很難說完全無辜——他們與狼共舞,就得承擔被狼吞噬的代價。但他們的榮辱沉浮表明,無論他們在檯面上如何風光綺麗,在當權者眼中,仍然卑賤如螞蟻。
中國不僅出不了川普這樣以商人身份成功問鼎總統大位的傳奇人物,就連民國時期張謇式的有理念、有格調的商人都難以重現。當年,張謇十五歲參加科舉角逐,四十二歲成為狀元,達到舊體制下讀書人的巔峰。然而,他看到龐大的帝國岌岌可危,傳統農業社會即將在工業文明的衝擊下不復存在,遂揮手告別官場,走上實業救國之路。創辦企業成功之後,張謇又進一步推進地方自治,盡力將南通改造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以造福一方百姓。這種有政治抱負、有操作能力的商人政治家,若是在民主社會,一定更能如魚得水、大放異彩。可惜,在裙帶資本主義的今日中國,根本沒有這樣的人物的生存空間。
※作者為中國流亡海外異議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