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看似無害的外觀更容易發動軍事與非軍事之間的「灰色地帶衝突」,成本也低於人造衛星或超高空飛行器。(美聯社)
美國國防部於2月2日表示,在蒙大拿州上空發現來自中國的偵察氣球,其航跡從阿留申群島行經加拿大,進入美國本土後停留兩日飛離東岸,隨後由美國空軍的F-22以AIX-9X飛彈擊落。從公告事件到擊落不過兩日,不只影響布林肯的美中關係破冰之行,更形同對美國本土防空能力的珍珠港事件。
在此之前,美國憑藉離岸平衡的優越條件,以優勢海軍力量活躍於南海,中國方面礙於實力差距,難以有主動靠近美國本土的機會,氣球穿越雖冷然不如冷戰時期的美國U-2高空偵察機進入中國,卻是中國少見的主動亮劍。
自2013年起,美國的柯蒂斯·威爾伯號驅逐艦USS Curtis Wilbur (DDG-54)「自由航行」(Freedom of navigation)南海以來,美中主要的爭執場域聚焦於南海,並且幾乎年年上演機船緊鄰或攔截事件,中國至今仍無法走近美國沿海。
面對美國在東亞邊緣地帶的行動,中國最劇烈的應對採行2001年南海撞機的經驗,運用進逼美國飛機逼迫其改變航道,2022年的C-130改道和澳洲軍機被投放鋁片即為案例。
海上行動方面,除了靠近美國船艦警告之外,解放軍亦曾主動捕捉美國的水下無人器,但其施展軍事能力的場域侷限於中國沿鄰近的「島鏈內地中海」,不過是被動回應美國的軍事介入。相較於發展中的高空偵察機與無人機,高空氣球能成功進犯美國,已是中國少數物美價廉的不對稱反制工具。
北美司令部現為全球最強大的對空監視能力,涵蓋所有在北美太空軌道的人造衛星,中國的氣球要能無聲無息進入美國本土實有難度。面對北美防空司令部(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的強大防空能力,如果僅憑藉氣球超過24公里以上的高空航行條件,便能實現穿越北美大陸之舉,無疑是對美國本土的防空能力示警,中國有能力從天而降對美國本土發動珍珠港式的行動。
反過來看,美國若是為確認中國的遠隔操控汽球的科技水平,並且驗證中國的目標是否為蒙大拿州的馬姆斯特羅姆基地(Malmstrom Air Force Base),與鄰近懷俄明州的沃倫堡基地(Francis E. Warren Air Force Base),便帶著誘敵深入的意圖,由於周圍地區是美國戰略導彈與全球打擊中樞,若中國未改變航道便有著直搗黃龍的意涵,將使得美國得將事件升級並公諸於世。在美國內部面臨財政債務上限之際,公開氣球事件能成為拜登政府凝聚內部共識的機會,並且創造暫緩國務卿布林肯訪華的理由。
氣球自十八世紀的拿破崙戰爭以來便使用於偵查,但是在冷戰時期被賦予更多高科技設備,執行監視、跟蹤飛行器、以及通信節點等任務,即使東窗事發造成的政治衝擊也有限。氣球看似無害的外觀更容易發動軍事與非軍事之間的「灰色地帶衝突」,成本也低於人造衛星或超高空飛行器,更能搭載太陽能板延長使用時間,並且搭載不同形式的光學與熱能感應器,應對不同任務的需求。
高空汽球還可兼顧軍民兩用任務,其行動的原則如同中國於周邊海域慣用的海上民兵,以及遠洋活動的海測船,甚至是近年來擾台的民用無人機,都是以非軍事的身分為先,從而實現軍事任務的「超軍事手段」。倘若東窗事發或造成危機,便可以民用的身份避免成為政治或軍事事件,不排除中國以汽球試探美中關係之舉已有預謀。
中國以人民戰爭思維打造低成本工具的思路屢見不鮮,進入21世紀以來,解放軍改裝過時的殲六為無人機,並且賦予衛星導航和遙控裝置,平時可做為訓練用的靶機,戰時亦可做為欺敵擾亂或對地攻擊等用途。外界稱為「小藍人」的民用漁船改裝成具備自動化武器與彈藥庫,2021年以避風之名盤據牛軛礁海域,以低成本而非軍事的方式擴張對南海的影響力。氣球同樣是人民戰爭思維下的產物,商用無人機對台灣的侵擾亦是同然。
由於中國未曾簽署「開放天空條約」(Treaty on Open Skies),美中雙方不能在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方式的空中偵察,中國氣球穿越美國本土之舉形成邊緣狀態下的壓力測試。中國雖然換下氣象局長莊國泰,但不過是順著二十大的人事調動,與此同時對外譴責美國擊落氣球之舉「反應過度違反國際慣例」,本質上並未對美讓步,強勢回應之餘,更否定先前布林肯訪中的邀請。
另一方面,中國是「芝加哥公約」的簽約國,根據該條約創建了聯合國旗下的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中國的氣球未經美國政府允許進入美國領空,已經違反公約。若這是軍方主導的任務,將使中國外交部再度吞下戰狼評價,即便在美中關係得到面子,或是獲得一時的議題主導權,卻只是再次彰顯中國與俄國同樣是國際秩序的破壞者。
台灣雖不能和美國一樣強硬回擊,但是作為長期受害者的經驗彌足珍貴,台灣若能與美國和鄰近盟邦共享學習材料,以軍事學術的名義研討氣球與載具侵擾的情報與防範經驗,不只是反守為攻,更能主動創造區域安全合作的議題。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