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新制今年1月正式上路,全台第1宗案件將由台中地院審理,明天(24日)開準備庭。(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國民法官新制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全台第1宗案件由台中地院審理,明天(24日)召開準備庭。
台灣陪審團協會今天(23日)表示,國民法官制度上路以來,僅有1件案件進行審理,與司法院預估的每年600件相距甚遠。
台中地院國民法官首宗承審殺人案,擔任業務員的22歲黃姓男子,2022年10月間與同為業務員的施姓男子理論,過程中卻持刀將對方刺死,經檢方偵辦後依《殺人罪》起訴。此案件為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故意犯罪因而發生死亡結果等,符合國民法官案件要件。
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鄭文龍今開記者會指出,司法院2021到2022年花費近5億4千萬打造國民法官制度,但國民法官制度啟動至今已兩個月,卻僅有1件將在台中地方法院進行準備程序,與司法院預估的成效有落差,預算難以達到成效。
鄭文龍質疑,司法院的精力與預算僅投注在宣傳政績上,對於政策宣傳的重視度大於國民法官制度本身,或者是司法院僅歡迎各界旁聽演練用的模擬法庭,而對國民法官制度本身信心不足。
對此,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表示,《國民法官法》規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才適用國民法官制度,司法院宣稱每年適用案件數為600件,但台灣每年刑案共有20萬件,質疑適用國民法官案件數僅有600件,「是想讓人民參與審判,還是不想讓人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