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戰爭的結局已經日益明朗的情勢下,中國的確是進退維谷,幾乎沒有多少迴旋空間。(美聯社)
【題記】一個國家無論大小,都不能與人類文明的發展走向背道而馳
有時感覺時間過得真是很快。新冠疫情已經三年了,俄烏戰爭也過去了一年。這兩件作為「大變局」催化劑的重大事件,或許是費爾南·布羅代爾所說的歷史「長週期」的某種宿命,更是歷史「短週期」不可取代的標誌。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初,我曾寫過一篇對戰爭結果進行研判並提出中國應對之策的文章,儘管當時爭議很大,但現在來看事態基本上是沿著我當初的預測發展的。在俄烏戰爭一周年之際,有幾件事情可圈可點,值得關注。
首先是美國總統拜登突訪烏克蘭。這是自1991年老布希訪問基輔後,近幾十年來第一位訪問烏克蘭的美國總統,也是美國總統第一次進入一個沒有美軍控制的戰區。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讚頌此訪為「烏克蘭的重要時刻」、「歷史時刻」。然而,由於烏克蘭是一個「美國無法控制空域的活躍戰區」,拜登只能冒著巨大風險「秘密出訪」,白宮不僅對外打「煙霧彈」予以掩蓋,而且此行也頗為艱辛:年過80的拜登19日淩晨4:15分就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出發飛往波蘭,當晚9:37再從波蘭通宵乘坐10個小時的火車於20日上午8點左右抵達基輔。如此煞費苦心舟車勞頓,可見此舉不同尋常的重要性。
此前已有眾多西方政要訪問基輔,其中一些意義也不可謂不大,但畢竟與美國總統不在一個量級上,難怪澤連斯基現場感動得流淚。此行並非只有「象徵性意義」,也不局限於美國再提供5億美元的軍援,而是拜登在基輔公開宣佈普京的「征服戰爭」失敗了。也許可以這樣認為,以拜登訪問烏克蘭為標誌,這場戰爭將進入收尾階段。戰後的世界格局將發生顛覆性變化,目前的聯合國構架將被重塑,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不再,中國的外部環境將更為兇險。
其次是聯合國大會就俄無條件撤軍進行表決。當地時間2月23日,聯合國大會第11屆緊急特別會議通過新的決議,呼籲在烏克蘭實現全面、公正和持久和平,要求俄羅斯立即、徹底、無條件地將其所有軍事力量從烏克蘭國際公認邊界內的領土撤出。這份由烏克蘭、美國、德國、日本等57個國家聯合提交的決議草案最終獲得141票贊成,白俄羅斯、朝鮮、俄羅斯、厄立特里亞、尼加拉瓜、馬里和敘利亞7國反對,中國、印度、南非等32個國家棄權。與此前聯大涉烏決議案的票決相比,結果相差無幾。雖然經過俄羅斯的努力反對票比以前增加了2票(尼加拉瓜、馬里),但絲毫不能改變國際社會人心向背的基本面。此前召開的慕尼克安全會議前所未有地不見了不同觀點的辯論,形成了一邊倒挺烏倒俄的輿論氛圍。聯大會議之前,西方已經放風,這是給俄羅斯最後的機會,也是中立者最後站隊的機會。但顯然這些「機會」對於俄羅斯等國無異於抓心撓肺的挑戰。
實際上,聯合國大會的決議並無效力,通常也無法兌現。但為什麼還要做這樣的表決?因為它體現的是一種道義的力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國際政治當中不僅有「利」與「力」,而且有「義」與「理」。我們常說「弱國無外交」,「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然而當今世界不僅許多小國、弱國可以很好地安身立命,而且也不乏鐵肩擔道義的朋友。反而是像蘇聯那樣的超級大國,最後落得四面楚歌、土崩瓦解的境地。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個國家無論大小,都不能與人類文明的發展走向背道而馳。
第三是中國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檔。拜登總統前腳離開烏克蘭,王毅主任後腳就到了俄羅斯,中美可謂涇渭分明。此前18日,王毅在慕尼克安全會議上宣佈:在烏克蘭危機一周年之際中方將發表一份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中國外交部選擇在24日當天發表這份檔,高調介入,可謂苦心孤詣。除了重申中國在俄烏衝突當中的一貫立場,這份一共12點內容的檔主張停火止戰、啟動和談、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但並沒有提出具體方案,更沒有切實可行的措施。其中第十點提出「停止單邊制裁」,針對性是不言而喻的。有鑑於此,那些贊成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國家顯然不會接受這份檔,烏克蘭當然更不會同意,問題是俄羅斯也稱這個檔不代表俄方立場。
目前無論戰場主動權還是道義制高點均在烏克蘭手中,在此情況下呼籲和談沒有任何現實基礎。這份檔的發佈,不會對於解決俄烏戰爭帶來實質影響,卻會對中國自身如何在未來的國際社會立足產生重要後果。當然,在俄烏戰爭的結局已經日益明朗的情勢下,中國的確是進退維谷,幾乎沒有多少迴旋空間。這與去年我寫那篇建議文章的時機已經完全不同。
最後想說的是,如果普京當初知道「特別軍事行動」是這樣一種結局,他還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嗎?但歷史沒有「如果」,失去的將無法挽回。對任何人都一樣,歷史是沒有後悔藥可吃的,唯一只能吸取教訓,切勿一意孤行,切忌重蹈覆轍。普京21日在莫斯科發表國情咨文稱是西方發動了戰爭,俄正在用武力制止戰爭。這一言論不能不讓人感到驚詫。每個決策者都難免犯錯誤,智者與愚者的區別在於能否「吃一塹,長一智」,能否及時糾錯,及時止損。俄羅斯民族過去走的彎路已經夠多,「學費」都白交了。寫到這裡,浮現在我腦海的是《阿房宮賦》的最後一段話:「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一個民族不長記性,這才是最可悲的!
※本文作者中國著名政治學者,中國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參事室是國務院直屬機構,主要職責是調查研究、建言獻策、咨詢國事。原文刊載於「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網站,標題為編者所加,原標題為〈失去的將無法挽回──俄烏戰爭一周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