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鍾佳濱。(王侑聖攝)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貧富差距拉大、財富不均等問題日益嚴重,落實普惠金融、讓每個人有平等的機會獲得金融服務也變得越來越迫切,而金融科技正是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角色。
對此,立委鍾佳濱表示,每個人都是金融的使用者,但每個人對金融的期待、承受風險的能力都有所不同,主管機關得在民眾與業者之間取得共識與平衡,如何讓政府、業者、民眾都能享受金融科技帶來的便利,是急需解決的議題。因此,今年8月預計推出的「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2.0」受到各界高度的重視,並期盼有進一步的開放。
金融科技若要持續發展,關鍵在於「上雲端」,可強化金融業者的營運韌性。近年來,「金融上雲」如火如荼發展,但國內金融機構在雲端委外作業時,須依法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或核備,時間冗長、流程繁複,實地查核也讓法遵成本過高,讓不少業者感到綁手綁腳。
問及如何兼顧金融科技發展與監管機制,鍾佳濱指出,主管機關與業者都需要思考,雲端委外流程管理的風險是否可控、損害是否可被救濟,否則現在都是等到問題爆發後,才逐步建構管理的流程。
鍾佳濱也強調,流程管制要符合三大原則,其一,透過事前良好的風險管理,將風險壓低;其二,發生後有即時損害的控管,避免損害擴大;第三,事後求償,個人的損失可以被填補。只要符合這三個原則,業者就應遵循規定,監管機構也可避免過度管理等問題。
從金管會的角度來看,若擔憂資安風險,雲端業者就要受管,做更多的審核與管理。但以金融業者來說,當審核流程過於嚴謹,發展就會受到限制。鍾佳濱認為,主管機關應思考業者有不同規模與能力,適時分層管理,並透過數位技術來做差異管理。
「隨著實體銀行發展新業務,主管機關應運用新的監理科技做監察,才會有效果。」鍾佳濱說明,若以一樣的標準納管小型業者、從實轉虛的既有業者,可能會產生不少問題,因此分層管理才能有助於整體金融管理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