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花心罪不致死 該死的是「曾大叔們」的男性中心邏輯

江河清 2017年05月09日 11:15:00
社會的性別壓迫是以異性戀為中心,排除同志或廣義的性少數;在異性戀之中,又以男性為中心,女性次等之。在我看來,「曾有文」捍衛的就是這套不平等的性別階序邏輯,不只排斥同志,而且貶抑女性。(翻攝自東森新聞)

社會的性別壓迫是以異性戀為中心,排除同志或廣義的性少數;在異性戀之中,又以男性為中心,女性次等之。在我看來,「曾有文」捍衛的就是這套不平等的性別階序邏輯,不只排斥同志,而且貶抑女性。(翻攝自東森新聞)

日前,以反同志聞名的「曾有文」投書上報《名師犯了花心罪 所以該判死嗎》。文章批評網友用二、三手資訊辦案,齊力圍剿該補習班老師。但諷刺的是,這篇文章也犯了同樣的問題,指稱當事人家庭的政黨關係,推論他們「現在看起來像是動用所有資源意在復仇,不計一切代價地復仇。 」

 

這篇文章更進一步主張整個故事只是一場師生戀,沒有強暴犯。該補習班老師固然「始亂終棄,遊戲人間,花心大蘿蔔」,但這並不是什麼罪過,不必人人得而誅之。最後作者質疑:「台灣有哪一條法律專治花心罪? 名師何罪之有?現在全民判他死刑,憑藉著是什麼? 」

 

我同意網路上的確有很多人根據零碎的資料,輕易斷論事件的本質。然而,這個事件所引發的社會輿論,並非一無可取。舉例來說,不少人因為這個事件,反思台灣社會的性別文化,包含性教育的缺乏、性侵的迷思、性別權力的不對等。他們批判的不只是這位男性教師,更是男性宰制的文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作者「曾有文」其實是一位女性,她和其他女性反同者組織過「搶救台灣希望聯盟」、「滿天星素人連線」(現為「滿天星反毒陣線」),這幾個團體最大的共通點就是積極反同志、反性別平等教育。

 

在她們的反同、反性平教育論述中,女性總是用「媽媽」這種集體身份出現,她們面貌模糊,必須不斷訴諸「孩子」確認發言位置和正當性,但也因為媽媽的身份,她們能談的議題也是非常受限,彷彿除了媽媽這個身份以外,她們什麼都不是。

 

相對的,「曾有文」或「曾大叔」投射了一個年長異性戀男性的位置,他有鮮明的個性和激烈的語言,即便是虛構人物,卻仍有一張清楚的臉孔。更重要的是,他的發話權不必依賴親職身份,他可以高談各種話題,他是自由自在的行動者;而這種自主性正好就是老異男的社會特權。

 

社會的性別壓迫是以異性戀為中心,排除同志或廣義的性少數;在異性戀之中,又以男性為中心,女性次等之。在我看來,「曾有文」捍衛的就是這套不平等的性別階序邏輯,不只排斥同志,而且貶抑女性。而「曾有文」背後的女性,一方面努力往男性特權靠攏,反對同志人權,但另一方面,她們卻也是這套性別邏輯的受害者。

 

回過頭來看《名師犯了花心罪 所以該判死嗎》這篇文章,也是這套男性中心的性別邏輯。作者把整個事件簡化成只是男性花心,而女性則被描述成純然自願地愛慕男性。這樣的討論完全無視於女性當事人在生前書寫、訪談中,對於性別關係的複雜反思。

 

更進一步來說,這整篇文章其實是在對女性消音,忽略女性的觀點,然後粗暴地回歸男性中心,為男性辯護花心罪不致死。作者對於女性當事人的忽略,正如同男性在日常生活中一再忽略對於女性的抗議,進而鞏固男性中心的性別秩序。

 

或許,花心罪不致死,真正該死的是作者所擁護的這套男性中心邏輯。

 

【延伸閱讀】

社評:只是卑微地希望陳星出來説句話

投書:名師犯了花心罪 所以該判死嗎

 

【熱門影片推薦】

●【影片】5萬公升尿液灌溉 丹麥音樂節特釀「尿啤酒」

●【影片】川普首訪沙烏地阿拉伯 洽談300億軍售

●【影片】選前電子信件外洩 馬卡洪證實遭駭

 

※作者為American University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