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解放女性運動,20世紀90年代解放民主運動,21世紀20年代解放壯世代運動,都是大勢所趨。(取自Pexels)
20世紀70年,解放女性運動後,台灣逐漸新增一半人口的消費與生產能量,奠定了工業化時代的經濟基礎。20世紀90年代,解放民主運動後,讓文化、商業加速蓬勃發展,奠定了後工業化時代的經濟基礎。而現在,當台灣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帶來的生產與消費衰退、城市老化現象,將以何作為下階段的經濟基礎?
2034年,台灣一半以上的人口在50歲以上。如果這群人開始退出生產與消費,會是什麼光景?都市可能還可撐一會,但地方鄉鎮呢?日本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出現「地方消滅」問題,所以開始地方創生、行銷地方吉祥物等作為以因應,都還成效有限。台灣到了2034年,老化程度將遠超日本,將如何因應?
當下流行的做法,是引入年輕人。例如布袋的高跟鞋教堂、日本大阪的環球影城,都是希望營造新的打卡聖地,引入年輕消費人潮。又如南韓釜山積極發展加密幣中心,希望吸引年輕新創,活絡經濟。
但是,高跟鞋教堂被批評未與地方歷史文化連結,觀光人潮開高走低。環球影城在未與地方特色連結前,前十年大量虧損。釜山發展加密幣中心,有點類似台灣當年的竹科,固然有機會發展新創,但未與地方特色連結的結果,就是出口導向,對於活化當地城市的作用並不大。
如果全球或是全國來看,年輕人畢竟有限,吸引年輕人只是「挖東牆補西牆」,並沒有真正解決整體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明明壯世代有豐富的知識資產、社會資產、與金融資產,卻因為制度、文化的制約而脫離生產與消費行列。
於是,地方創生的設計規劃,少了他們參與,缺乏地方特色連結;地方創生的生產人力,少了他們參與,年輕人負擔過大;地方創生的消費市場,少了他們參與,對於拉抬整體經濟幫助並不大。
城市老化翻轉的解方,不在吸引年輕人。老化翻轉重要的解方應該是讓城市「壯」起來,讓老人變成壯世代,讓老化城市變成勇壯城市,讓壯世代重返職場,創新壯世代的需求產業。
吳春城博士
國內知名趨勢觀察專家,曾獲台灣廣告史中心推崇為「上位公關的先行者」。33歲時因應台灣民主化趨勢,以「審度天下大勢,引領時代風騷」為職志,創辦戰國策顧問公司,至今為國內最大型公關集團,擔任全球前八大品牌長約顧問,八度蟬聯台灣最佳公關公司。
60歲因應台灣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創設「壯世代教科文協會」,力圖以「壯世代(Strong Generation)」取代「老人」、「銀髮族」等負面字眼,提倡高齡解放運動,推動壯文化、壯政策、壯產業、壯Style,期待為超高齡化與超少子化已危及國安的台灣,尋找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