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簽字銀行、第一共和銀行及瑞信銀行等均因大股東不是再注資、存款外流、財報或潛在鉅額虧損問題等因素疊加,導致陷入一場流動性危機,並在市場傳導恐慌性心理。(美聯社)
矽谷銀行(SVB)倒閉後,引爆美國區域性銀行業掀起擠兌風暴的骨牌效應,另家小銀行簽字銀行(Signature Bank)接續倒閉,目前受創最嚴重的當屬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
在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ay Powell)和摩根大通董事長兼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三巨頭策畫導演「3J's」的「華爾街自救」後,第一共和銀行從同業獲得300億美元存款的挹注。這場自救宛如百年前JP摩根救市的重演。
但這「JP摩根」式的自救,只是乾坤大挪移的戲碼,小銀行危機顯現後存戶和存款大幅流失,轉到大銀行後,大銀行又將這些存款存回了小銀行,但沒有增加任何保障措施。大銀行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來支撐小銀行,避免後者因為流動性危機帶來更大的系統性風險。但大銀行的存款支持只是短期解決方案,新增存款只增加存戶信心避免擠兌發生,但在銀行股本未增資下,小銀行和股東仍身處險境。
市場看穿換湯不換藥的把戲,沉陷危機中第一共和銀行17日股價再重挫跌幅32.8%,上周跌幅近72 %,累計今年跌幅高達81%,代表美銀、摩根大通、花旗及富國等大銀行16日同意存入300億美元的方案效果只有短短的一天,依舊沒能提振市場的信心。第一共和銀行股價的暴跌,指向仍需要尋找投資金主穩定經營的局面。
在矽谷銀行因資不抵債及擠兌潮倒閉後,美國民眾與企業猶如驚弓之鳥,不敢將錢存入區域銀行。他們擔心美國政府未必對所有區域銀行存戶的全部存款,尤其是超過25萬美元存款保險保障上限的部分提供安全保障,加上區域銀行在美國國債與持有至到期的封閉期貸款抵押支持證券的鉅額潛在虧損,仍可能無法拿回100%存款,威脅存款的安全。
過去的一周為就像電影《最黑暗的時刻》拉開序幕,全球金融市場的創傷持續惡化中,歐洲百年銀行、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如風中殘燭,及美國最大的經紀公司——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 ),也慘遭半年來最大的資金88億美元流出,3天股價暴跌30%,銀行業在強風雷雨交加下的風暴恐懼蔓延中。
嘉信理財持有的可出售金融資產規模是其股本的24倍,比矽谷銀行高達10倍,且目前虧損比矽谷銀行多達100億美元;而嘉信理財持有到期的封閉期投資組合虧空金額已高達到其股本的2.35倍,比矽谷銀行高出約一倍。若嘉信理財因如同擠兑般資金遭贖回而必須大規模拋售投資資產償付,將面臨比矽谷銀行更快陷入一文不值的楚境。
矽谷銀行、簽字銀行、第一共和銀行及瑞信銀行等均因大股東不是再注資、存款外流、財報或潛在鉅額虧損問題等因素疊加,導致陷入一場流動性危機,並在市場傳導恐慌性心理。縱使目前還不會升級成系統性的風險,但美國政府和身陷危機泥淖的銀行接下來仍將承受巨大的壓力,在流動性危機或許短暫解決下,但償付危機才是大雷區。
沒有什麼大不能倒,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金融市場的故事總是一再重演。只是,我們記住歷史的教訓,還是只有失憶,或在危機出現時再懊惱感嘆地回憶令人試圖找回傷感的記憶?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