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讀劇演員蔣萬安,你的內科究竟要怎樣「減壓」?

江昱欣 2023年03月22日 00:00:00
「台北市數位內容創新中心」基地位處於「行善舊宗路口」,就是現今內湖交通壅塞的重要節點之一。(圖片由台北市政府提供)

「台北市數位內容創新中心」基地位處於「行善舊宗路口」,就是現今內湖交通壅塞的重要節點之一。(圖片由台北市政府提供)

談到內湖交通,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曾倡議「內科減壓」,當時他在競選白皮書中是這麼寫的:

 

「內湖每天21萬人進出,人流車流過於實在太過龐大,我認為應該借力使力,將這股能量引導至南軟、內科、北士科的科技產業,有效推動區域產業發展聚落,用以舒緩分散內科園區交通壓力。」

 

選後近百日,出任台北市長的蔣萬安,在3月20日出席「台北市數位內容創新中心」動土典禮時,又是這麼說的:

 

「內湖科技園區已經是全台灣最重要的產業聚落,目前有超過6700家的廠商進駐,而每年的營收更高達了5.2兆,而每一天進出的工作人數近21萬,所以所產生的效益不但是全臺之冠更是臺灣的驕傲……緯創跟臺北市政府共同攜手合作BOT案,未來所能產生的效益更是無可限量。」

 

該項BOT案預計投資金額達43億元,簽約50年,自今年起算預計3年後的2026年9月完工,將至少創造3500個工作機會。很遺憾地,這也不是蔣萬安的政績,該案簽約日期是在柯市府任內的2021年9月14日,這顆芒果又被順風順水的蔣給撿去了!但這都比不上一件事情來得嚴重:其缺乏核心價值的施政自我矛盾,已來到病入膏肓的地步:才不過百日光景,他的論述就從支持「內科減壓」,轉為讚賞「內科加壓」,好一個「21萬人工作」,在不同脈絡下,竟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詮釋,令人精神錯亂。

 

通篇「動土致詞」新聞稿,只提經濟效益的美夢,卻隻字不提其對交通規劃之影響與對策,若真要硬扯和交通有關的內容,就是新聞稿首段有論及那座計畫還在天上飛,待計畫通過後,依照捷運局自身評估還得花上9.5年時間完工的「東環線」將通過,其餘再無交代。

 

而該基地位處於「行善舊宗路口」,就是現今內湖交通壅塞的重要節點之一,蔣市府運用柯朝冰在倉庫裡、被證明無用的各種「臭酸貨」政策,經過三個月「努力」,行車時間僅下降3至5%,比交通局一開始自我吹噓的「下降5至8%」還要糟;更慘的是,相距700公尺外的堤頂大道,行車時間反而增加1.54%「越補越大洞」,那麼,該中心完工之前的這三年,各種工程車輛出出入入,在未有妥善交通維持計畫的情況下,豈不讓周邊陷入更加慘烈境界?而2026年完工後,東環線再怎麼趕進度,也是在東挖西填,一樣存在交通黑暗瓶頸,卻又多出3500位勞工,相當於近9班文湖線列車滿載的人潮,如果沒有完整大眾運輸配套,就是多出3500台汽機車在這個路口出沒。

 

就算認為筆者對蔣萬安太過嚴苛,覺得稱之為「加壓」是在吹毛求疵,那從橫、從豎來看,也不會是他當時口中的「減壓」,對吧?

 

其實,內科內產業聚落能否如當地議員,或競選期間的蔣萬安所願,「照搬」至其他地方以求「減壓」,本來就是個大問號。已經落成的商辦、廠房,不是玩「模擬城市」一樣能連根拔起、想搬就搬,產業型態與各區發展目標,更存有時空背景差異,不是放諸四海或永恆皆準,白話文就是,為何其他產業園區,就不能有適時適所的「新題材」,而一定要照單全收內科已經走了十幾、二十年的產業舊提案,若只為搶救該區交通,對其他產業園區周邊的居民,不也不盡公平?但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蔣萬安根本不在乎。

 

投資、就業與發展固然為美,不過,這些沒半項是蔣萬安曾出過力氣催生的,是貨真價實的「掠人之美」,為了撈政績,不惜讓自身政策脈絡無法一以貫之,反而背道而馳,罔顧自己過往的主張。在拿不出當地交通改善成績,被自家黨籍議員以「58分進步為59分」開嘲諷時,更迴避提出具體兼顧「區域發展」與「停止當地交通惡化」的權衡配套,反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今天的致詞稿講經濟,明天的致詞稿講交通,誰寫什麼,他就講什麼,誰批評什麼,他就假裝關心什麼,誰想聽什麼,他就巧言令色地說幾句什麼,就別為難、追問蔣萬安主政下的內科,究竟是要「減壓」、「加壓」還是怎樣「壓」,擅長照稿唸的他,只是被市長耽誤的讀劇演員呀!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