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鄭永年強調,中國內部制度必須更加開放,扶植技術升級,否則恐將面臨長期經濟發展停滯。(美聯社)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於25日至27日間在北京舉行,有習近平「經濟國師」之稱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以「投資中國: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座談會中,表示中國必須跨越「中等技術陷阱」,強化內部制度開放,扶植自主技術發展,否則在技術紅利告罄的影響下,經濟成長恐陷入長期相對停滯。
根據經濟觀察網報導,鄭永年指出,由世界歷史發展脈絡可看出,跨越中等技術陷阱需要滿足三個條件,首先經濟體必須具有一大批能夠從事基礎科研的大學與機構,並有一大批能將基礎科研轉化成應用技術的企業與機構,其三則是擁有支撐基礎科研跟應用技術轉化的金融體系。
他表示,所謂中等技術陷阱,便是發展中國家憑藉其低成本優勢,承接發達國家成熟產業的產能轉移,但長遠而言,跨國公司始終將核心技術保留在母國,僅將成熟技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因此,一旦成熟技術轉移的紅利被收割完畢,發展中國家的本土企業又無法在技術面獲得突破,經濟增長將進入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
鄭永年認為,「高質量發展不應追求單純的GDP增長,因為無效投資帶來的GDP增長不見得可以帶來國民財富」;因此他強調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以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驗看來,「科技還是第一生產力」。
為促進科技發展,鄭永年認為,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之外,還要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面的開放,推動內循環的進一步發展。
鄭永年以自身經歷為例,指出之前隨浙江省商務代表團,前往某西北省份訪問的過程中,發現兩個省之間的談判面臨多重行政阻隔,甚至比兩個國家的談判都困難。根據其觀察,目前在「京津冀、長三角地區的統籌發展做得不錯。但回看粵港澳大灣區,同一個省份的一些城市的統籌發展還比較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