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維尼 :血與蜜》應該是一部很蠢的電影,但在港澳地區首先獲得了極認真的對待。(美聯社)
儘管香港已解除絕大部份防疫限制,官方亦高唱香港復常加上由治及興的雙重福音,但「異常」仍然揮之不去。或者說香港自開局以來,就深受「兩極性」所苦,至今仍然是遠古的遺傳病,未能徹底克服,即使是經過 2019 年的抗爭事件和掃蕩。
這在香港而言是特殊現象,但多多少少共見於所有新帝國主義時期的擴張地帶,我們的現代就是這些遺址,多少也要承受和化解。台灣之於日本,香港、印度及半個世界之於大英,中南半島之於法國,新興的德國、意大利則嘗試佔據非洲等等,但很弔詭地,這些帝國留下了最初的「現代性」。一兩百年過去,現在說的由「入亂入治」,現實上是需要維持香港繁榮,又要嘗試維持它對中國整體利益的對外好處。
特區早前也開始對外宣傳復常後的香港,例如找香港影星拍廣告歡迎旅客回歸旅遊,在倫敦亦辦過一個近期港產電影的播影活動。各種宣傳新香港新機遇,政府要招聘公關宣傳公司亦不是秘密。
所有這一切,都以「說好香港故事」為總結,類似變成了某時期的九二共識,是一個通關密碼。
連因為「初選案」被捕的前黃色連鎖零售老闆林景楠,最近在網上聲明自己改變立場時,也是引用它,聲明從今以後與「黃色經濟圈」(表示支持或同情 2019 年運動參與者,或者支持民主自由理念的商家)劃清界線。他表示認同香港不能亂,黃色經濟圈有礙穩定,之後他旗下的「阿布泰生活百貨」會專注「說好香港故事」,繼續服務市民等等。
林標誌性的「由黃轉藍」,似乎應是秩序復常象徵,但經常被其他事情抵消。同期一部在外國評價也不十分好的邪典電影《小熊維尼,血與蜜》本來說好了在香港公映,但臨門一腳宣布取消,變成一宗社會熱話。
臨時表示不上映的範圍是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新聞界後來訪問導演 Rhys Waterfield,他表示對方的回覆是「技術問題」,香港的情況是幾十間戲院一齊表示做不到。導演對技術問題的說法表示懷疑,表示:「別的地方沒問題,就香港有問題。」
一部惡搞電影突然無法上映,其實就是「復常敘事」中的雜音。甚至不一定是被叫停的,有可能確實是業界自己評估風險「自主決定」的。畢竟其實這種事情早已不新鮮,在2019年之前亦有類似例子,當時「上映困難」的是一部本地紀錄片,現在是外國商業片。
片子在外國評價十分一般,但整件事其實就沒有那麼認真。編導可能純粹就覺得將大家童年時熟悉的小熊維尼和小豬融合進「砍殺電影」(slash film)十分惡趣味,《維基百科》引述「電影獲得極負面的評價,從編劇、角色刻畫、節奏、製作等普遍受到詬病」,但爛片也有上映人權。
若是電影播映業界自主決定做風險管理,可能是當下情況的一般理性選擇。結果就是若要「復常敘事」避免雜音,幾乎是永遠不能如願。「業界是自主決定啊。」
邏輯推演下去,香港想要維持其對中國戰略的貢獻地位,二要維持內部社會穩定,避免外圍經濟風高浪急之下,由經濟問題引爆社會不穩定。所以要找外國投資,而外國投資者其實終究被母國或資本的母國所束縛,資本可以完全不捲入陣營的黃金時代可能早已告終,他們還是會整體地考慮香港營商情況。
對於外面的人或公司,香港始終要「比較像西方」才有落地吸引力。至少,「在外面」可以看到《小熊維尼 :血與蜜》,它應該是一部很蠢的電影,但在港澳地區首先獲得了極認真的對待。
貌似最庸俗最商業的小東西,有時反而輕易反映一個社會最精密深密的大結構。至少這可能反映著電影放映界的緊繃。
※作者為香港評論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