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死不降烏軍士兵獲追贈「烏克蘭英雄」 馬齊耶夫斯基的結局

郭正原 2023年04月01日 18:38:00
經過後製清晰處理的影片畫面,42歲的馬齊耶夫斯基其實是新兵,但他仍以大無畏的精神面對入侵者,坦然面對死亡。(取自推特)

經過後製清晰處理的影片畫面,42歲的馬齊耶夫斯基其實是新兵,但他仍以大無畏的精神面對入侵者,坦然面對死亡。(取自推特)

於3月初在推特上流傳的一段俄軍處決堅不投降的烏軍戰俘影片,該名戰俘事後證實是42歲的馬齊耶夫斯基二等兵,烏克蘭政府在收殮遺體及確認身分後,由他的母親代表獲得追贈「烏克蘭英雄」榮譽。

 

華爾街日報3月31日報導這位原本會默默無名安穩度過一生的英雄生平,以及他在戰火中最後的那段日子。馬齊耶夫斯基(Oleksandr Matsievskiy)來自基輔東北方一處名為涅任(Nizhyn)的小城,他出生於前蘇聯時的摩爾多瓦首都基希納烏,當時他的母親登丘克(Parazonia Demchuk)在當地製鞋廠工作,馬齊耶夫斯基年輕時曾是專業運動員,取得電工執照後,前往俄羅斯工作長達8年,在當地娶了一位同樣來自涅任的女子,2008年帶著年幼的兒子回到家鄉。

 

馬齊耶夫斯基在離婚後與母親一同生活,去年俄軍入侵時,他毅然決然地自願加入國土防衛軍。他的母親表示:「我試圖說服他放棄,但他真的態度很堅決。」在俄軍撤離烏克蘭東北部後,國土防衛軍的士兵被指派守衛檢查站以及確保村莊秩序等二線任務,而在去年12月,由於烏東前線仍在激戰,兵力吃緊的烏軍也將其所屬的國土防衛軍部隊調派開赴前線。綜合資訊,他隸屬於切爾尼戈夫第119國土防衛旅163營。當他最後一次回家看望母親時,還帶了鮮花與生活日常用品。

 

出席馬齊耶夫斯基葬禮的排長,格列斯齊基中尉。(取自WSJ)

 

馬齊耶夫斯基的部隊在去年12月8日被部署至巴赫姆特附近,這也是他第一次真正參加戰鬥。據他的排長格列斯齊基(Oleksandr Galystskiy )中尉回憶,每到一個駐地,馬齊耶夫斯基都會運用他的專業電工技能,幫同袍們搞定發電機來為各種設備提供電力。

 

曾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扎莫拉 (Vasyl Zamola)上士回憶道,馬齊耶夫斯基像許多在前蘇聯時代長大的烏克蘭人一樣,主要是講俄語;而且他還是個很固執的菸鬼,更曾經聲稱自己永遠不會被俘虜。但馬齊耶夫斯基此時還不知道,他無緣見到2023年元旦的曙光。

 

馬齊耶夫斯基和其他15名士兵在即將新年到來的12月30日,被派往 Krasna Hora 村莊的樹林,以掩護當地的友軍戰車旅。他們在交戰十分激烈的情況下抵達戰線,並且只能仰賴挖了15分鐘的散兵坑作為掩護;隨後一名士兵小腿中彈,在另名士兵協助下撤離火線,而進攻的俄軍不顧一切的踏過友軍的屍體持續進攻,直到突破烏軍防線,將馬齊耶夫斯基和另外4人的據點包圍並切斷與後方聯繫。

 

根據烏軍說法,馬齊耶夫斯基與同伴堅守據點長達一天。雖然缺乏夜間作戰的良好夜視設備,但直至夜晚仍槍聲大作,堅守陣地;此時馬齊耶夫斯基所在部隊,卻被要求後撤至防禦更佳的陣地命令,嘗試增援救出他們的行動,則無一不宣告失敗。而他的母親登丘克則是在12月29日和馬齊耶夫斯基進行最後一次通話,雖然他曾經安慰過母親,前線訊號並不穩定,沒有電話也不用擔心;但隨著斷聯日子一久,涅任地區開始出現第163營傷亡慘重的流言,而當地的徵兵辦公室則沒有任何消息,而他的所屬部隊基地和警察那邊也都毫無消息。

 

馬齊耶夫斯基在故鄉長眠,他的行動代表著其他千千萬萬不願屈服烏克蘭人的精神。(取自WSJ)

 

直到該營殘部在1月初返回基地後,登丘克女士才得知她的兒子於前線失蹤。2月9日,警察通知她前往基輔領取通過人道主義行動交換回國的馬齊耶夫斯基遺體,而他的頭顱有一部分被削掉,身上則滿布彈孔;她仍從眉毛上的傷口與腳上胎記確認了是馬齊耶夫斯基。而在3月初據稱是由華格納傭兵成員在Telegram發布的短影片中,則記錄下馬齊耶夫斯基生前最後的幾分鐘。影片中,背景俄語發出「拍攝他」的指示,隨後馬齊耶夫斯基在壕溝旁平靜的吸著菸,緩緩說出「榮耀歸於烏克蘭」,隨後被一梭子彈擊倒。

 

最初馬齊耶夫斯基被誤認為第30機械化旅另一名失蹤烏軍士兵,隨後被他的戰友認出是他;在經歷安全部門將近一週時間查證,最終核實了他的身分,並在數小時後,總統澤倫斯基便為他追贈「烏克蘭英雄」的稱號。華格納傭兵首腦普里戈辛(Yevgeny Prigozhin)在看過影片後,則對真實性表示懷疑,並聲稱沒有證據顯示是旗下傭兵所為。

 

 

馬齊耶夫斯基二等兵的母親登丘克女士收到來自各界的哀悼、安慰,並感謝她養育出一位堅忍不拔的愛國英雄,而家鄉涅任為了紀念他,將會以他重新命名一條街道,並將豎立一座紀念碑。華爾街日報提到,儘管馬齊耶夫斯基的結局已經注定,但其中還有很多疑點。例如:到底在何時何地發生?為何在俘虜後非要置他於死地不可?而對他的母親來說,做甚麼也無法挽回她兒子的生命。但她說:「烏克蘭每一位士兵都有這樣的精神…也許還有很多人都說這樣話,只是沒有像馬齊耶夫斯基這樣被記錄下來。」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