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在評論文章中點出,中國對台灣威脅已超過70年,但近年台灣內部的矛盾卻更形劇烈,圖為我空軍經國號戰機進行戰備演練。(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近年來中國持續擴大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在國際場域亦未曾放鬆任何形式的打壓,除了試圖在國際製造對台海安全議題看法的分歧,也同時激起台灣內部的對立,曾任文化部長的知名作家龍應台近日投書紐約時報,以自己與朋友的互動為例,述說好友因中國議題而「反目」的現象,點出內部出現嚴重矛盾的現實。
紐時18日刊出龍應台這篇題為「在台灣,朋友間開始反目」(In Taiwan, Friends Are Starting to Turn Against Each Other)的文章,龍應台表示有1位年過六旬的朋友,在臉書上發表義憤填膺的貼文,呼籲年輕世代備戰抗中,強調這才是回應中國武統威脅的唯一手段,並矢言在必要時會拿起武器捍衛家園。
龍應台看到貼文後私訊朋友,指出武力應是策略的一環而非全部,且政治或重要的公眾人物,也應該利用其影響力,試圖與中國透過對話緩解情勢,她並反問在遭遇惡霸威脅時,試圖解套不正是應該優先考慮的作法嗎,但該名朋友近乎叫囂地回應「不要當個投降主義者」。
龍應台以此為例,表示中國在未動一兵一卒的情況下,使台灣內部出現裂痕與對立,往往使朋友之間反目成仇;她指出,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存在已非一天兩天,而是超過了70年,但即便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情況下,台灣這段時間以來仍然建立了充滿活力的民主環境,並在經濟上獲得一定成就,向國際證明在中華文化架構下,能夠實現自由與民主,而如今焦慮、自信與堅毅已然交織成了台灣的本質。
龍應台也指出與多位立場不同的友人互動中,看出了遠離政治議題喧囂的大都會,也許多數台灣人心中抱持的是一種更為腳踏實地的現實主義。在南台灣種植蜜棗的潘志民,對日本歷史多有涉獵,他向龍應台表示應學習德川家康忍耐、堅毅的美德,「妳知道當戰機掠過頭頂時,農民會怎麼做嗎?我們繼續彎腰耕作」。她另一位種植蓮霧的好友則認同兩岸同文同種,期望能看到中國強盛並支持統一,平常並不會發表看法,以免被視為「中共同路人」,但也強調一旦中國動武,他絕對會為了家園而戰。
最後,龍應台引述陳姓漁民友人的說法,指出討海人習於對抗與搏鬥,因此中國入侵時一定會「像烏克蘭人一樣起身抵抗」,同時也點出年輕世代事不關己的現實,表示大多數青年人沉迷手機與社交平台,並未意識到危機的存在。對於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是否會決定台灣的未來?他則表示大選結果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台灣命運也許握在美、中的手上」。
那麼,一旦爆發戰爭誰該遭到譴責呢?陳姓漁民給了個簡短卻有力的答案:「開第一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