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杰:寧做外國狗 不做中國人

余杰 2017年05月16日 00:00:00
中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一篇文章中回顧大饑荒年代時嘆息說:「感到自己跟一頭豬、一條狗沒有什麼區別」。(湯森路透)

中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一篇文章中回顧大饑荒年代時嘆息說:「感到自己跟一頭豬、一條狗沒有什麼區別」。(湯森路透)

中國球迷到香港觀看球賽,舉起大型橫額要「殲英犬、滅港毒。」這些愛國糞青病得真不輕,他們一往情深地愛國愛黨,但黨國未必眷顧他們。當他們有朝一日淪為被員警打死、還要被冠以嫖娼罪名的雷洋的時候,當他們的孩子像四川瀘州的趙鑫那樣被一夥官二代毆打致死、官方卻以跳樓自殺來結案的時候,他們一定分外羨慕「外國狗」至少生命安全有保障的好命。

 

其實,這個真理是永不改變的:「寧做外國狗,不做中國人。」上世紀從國共內戰到文革,大量的中國人紛紛逃難來到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因為他們知道做「英國犬」,遠比做「中國人」活得有尊嚴。如今,當年的難民當中,有人已富可敵國,有人成為大學教授或大律師,如果當初他們不逃出中國,則早已化作餓殍,甚至被他人吞食。

 

中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一篇文章中回顧大饑荒年代時嘆息說:「感到自己跟一頭豬、一條狗沒有什麼區別」。那是1960年春天,在人類歷史上恐怕也是一個黑暗的春天。能吃的東西都吃光了,草根,樹皮,房檐上的草。莫言所在的山東農村幾乎天天死人,都是餓死的。「有一些人強撐著將村子裡的死屍拖到村子外邊去,很多吃死人吃紅了眼睛的瘋狗就在那裡等待著,死屍一放下,狗們就撲上去,將死者吞下去。」

 

饑餓至極的莫言,那時候已經上了學。冬天,學校里拉來了一車煤,亮晶晶的。有一個生癆病的同學對大家說,那煤很香,越嚼越香。「於是,我們都去拿來吃,果然是越嚼越香。一上課,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我們在下面吃煤,一片咯嘣咯嘣的聲響。老師問我們吃什麼,大家齊說吃煤。老師說煤怎麼能吃呢?我們張開烏黑的嘴巴說,老師,煤好吃,煤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香極了,老師吃塊嘗嘗吧。」

 

最後,莫言總結說:「我回想三十多年來吃的經歷,感到自己跟一頭豬、一條狗沒有什麼區別,一直哼哼著,轉著圈子,找點可吃的東西,填這個無底洞。為了吃我浪費了太多的智慧,現在吃的問題解決了,腦筋也漸漸地不靈光了。」

 

是的,莫言雖然貴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卻仍未擺脫不能吃飽飯的恐懼和陰影。他為何肉麻地讚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國文學藝術界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在此背景下就很容易理解了。莫言拍馬屁說,「習總書記是我們思想的指引者」,「讀到會心處想拍案而起」,「他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一個博覽群書的人,一個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力的人,是一個內行。很高的藝術鑒賞力」。莫言說這番話的時候不會有絲毫的羞恥感,因為他要確保習近平賞賜給他飯吃。沒有飯吃的日子實在是不堪回首。

 

在今天的中國,即便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不過是一頭暫時吃飽飯的狗或豬而已,在精神層面遠遠不如民主國家中人權和自由有基本保障的普通人。不願做狗和豬的,則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他還在監獄裡,他先後四次入獄,加起來的刑期足足有十八年。

 

關鍵字: 莫言 劉曉波 中國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