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牡蠣含砷量超標、標示產地不清 綠委要求落實查驗

上報快訊/張詠詠 2023年05月05日 16:40:00
立委林俊憲今天召開「牡蠣來源分不清 食安把關沒頭緒」記者會,要求政府嚴格把關。(取自林俊憲臉書)

立委林俊憲今天召開「牡蠣來源分不清 食安把關沒頭緒」記者會,要求政府嚴格把關。(取自林俊憲臉書)

越南牡蠣進口台灣市場後,衛福部食藥署日前也公布,越南進口的蚵肉,檢出重金屬無機砷超標,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今天(5日)表示,牡蠣的來源分不清,甚至越南的牡蠣還有從大陸「轉換身分」來的,品質和安全性對消費者的健康至關重要,他指出,台灣牡蠣高達9成是從越南進口,卻驗出砷含量超標多達5倍,讓消費者陷入食安危機。

 

林俊憲今天召開「牡蠣來源分不清 食安把關沒頭緒」記者會指出,2017年開始進口越南牡蠣,年進口量從150公噸暴增至2022年的3023公噸,增加20倍之多,不僅大幅增加民眾的食安風險,也嚴重衝擊國內牡蠣養殖產業,導致我國的牡蠣產量2017年到2021年,短短4年間從年產2萬3千多公噸減少的1萬8千公噸,減幅達23%,嚴重影響本土牡蠣養殖戶的生計。

 

林俊憲表示,砷中毒是引發烏腳病的主因,台灣很長時間才脫離烏腳病,不能再讓民眾承擔砷中毒的風險,而越南進口的牡蠣卻沒有加以標示產地,一般民眾難以分辨,如果政府不嚴格查驗,將增加消費者食安隱憂。

 

林俊憲要求政府,加強對進口牡蠣產品的查驗和管理,從源頭把關進口牡蠣,嚴格確保產品的品質和安全,以此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同時食藥署也應積極和地方政府、漁會合作,嚴格落實產地標示,讓消費者在購買時,能夠清楚知道所購買的產品來源。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旭陽說明,我國的風險管控分為三個階段,包含境外源頭管理、邊境輸入查證、以及國內市場稽查。入境前先要求業者附產地證明、並提供當地主管機關衛生證明才能通關。

 

林旭陽進一步說明,第二道關卡的邊境管理又分成3個等級,先是一般查驗,若有問題則提高到加強查驗,再有新風險產生就升級到逐批查驗,依等級做滾動式調整,他指出,越南牡蠣已調升為第二級邊境管理,依法加強抽批查驗。

 

 

負責市場部分的食藥署南區副主任蔡佳芬指出,後市場稽查部分,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有召集農委會和衛福部,陸續啟動市售牡蠣產地標示聯合稽查專案,透過跨部會合作查核,包含越南牡蠣輸入業者和國內牡蠣產地養殖戶等業者,做產地標示稽核。去年共查核107家,並沒有發現有越南牡蠣混充台灣牡蠣,將會持續跨部會合作,督導業者落實產地來源正確標示。

 

另外,​林俊憲也說民眾難以分辨越南牡蠣和台灣牡蠣的差別,對此農委會水試所水產加工組組長蔡慧君指出,台灣與越南牡蠣均為同一品種,確實很難從外觀上分辨,不過,水試所有建立一套多重元素分析資料庫,若清楚標示為台灣牡蠣,百分之百不會判斷為進口,這可作為行政單位溯源管理的依據,藉檢測方法分辨進口和國產牡蠣。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