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因爭議言論引爆歐洲國家怒火,近日傳出將於5月15日「返國述職」。(取自中國駐法大使館)
因爭議言論引爆歐洲國家怒火的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傳出將「返國述職」。北京外交圈傳出,盧沙野返國時間訂在5月15日,但未確定何時重回法國,卻明確指定「代理大使」為現任公使陳棟。北京消息透露,中國駐外大使原本就有返國述職的慣例,但通常不會指定職務代理人,此次傳聞連代理大使都已確定,盧沙野返國停留時間應該比想像中長,「說不定回不去了」。
正在歐洲訪問的中國外長秦剛已於台北時間10日晚間抵達法國,預計將與法國外長舉行晤談。在法行程中,盧沙野是否如常以大使身分隨行,以及他與秦剛之間的互動,將成為外界觀察盧沙野是否將去職的重點。
盧沙野駐法期間,屢次因粗暴言論引來國際社會抨擊。繼去年聲稱中國統一台灣後將對台灣人施以「再教育」,招致國際輿論撻伐之後,今年4月21日接受法國TF1電視台訪問,又發表「前蘇聯加盟國沒有國際法地位」的荒謬言論,激起歐洲國家群起抗議,強度之大令中國外交部大感震驚。
在引起風波的電視訪談之後,盧沙野持續保持沉寂,中國外交部則忙於善後,甚至不惜以「大使個人言論」的說法,將盧沙野與中國外交部、甚至中國政府切割。更有分析指出,盧沙野此番言論打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中東歐布局,令習近平不得不提早以俄烏戰事調停者身分介入。
然而就在中共外長秦剛啟程訪問德、法及挪威前夕,北京傳出盧沙野將於15日「返國述職」,由大使館第二把手、公使陳棟代理大使職務。消息從北京外交圈傳出後,中國媒體《網易》曾有短暫報導,內文並說明,盧沙野返國述職是駐外大使每年的慣例,「外界毋須過度解讀」。
儘管新聞內容避談盧沙野引發的外交危機,但這則報導很快遭到下架。更由於時機敏感,盧沙野因言賈禍,可能將遭到外交部懲處的說法更是不脛而走。
尤其在此一消息傳出之前,中國駐法大使館網站於5月2日深夜發表一篇文章,題為《中國實現完全統一才是對台海現狀的徹底維護》。文章並未具名,但對法國國會組團訪台,以及法國政界發聲支持台灣等言行做出嚴厲抨擊,顯示盧沙野仍在為自己在「兩岸駐法大使之戰」中敗北努力補救,不排除是中國外交部對其「辦事不力」不滿並施壓的結果。
事實上,根據中國駐外使領館常駐人員任期及休假等相關規定,駐外大使確實每年可以申請返國述職、休假一次,最長可達45天。但北京外交消息透露,一般返國述職的情況,職務代理一向依使館分工安排,並不會特別指定代理大使;盧沙野返國述職的訊息中同時明定代理大使,透露盧沙野離開任所的時間恐比慣例更長,「說不定回不去了」。
北京消息指出,盧沙野的言論風暴被中共中央外事委定調為「重大外交事故」,但他的發言並沒有明顯違背中國外交大方向及基本原則,激進的「戰狼式言論」也是延續近年來中國外交系統的作風,不應該因此受到懲處。
消息人士分析,但若考量接任外長不滿1年的秦剛有意樹立不同的行事原則;加上習近平十分希望藉俄烏局勢重整在歐洲的戰略布局,盧沙野的爭議言論很有可能打亂習近平計劃,使他成為因「捍衛國家利益」言論而受懲處的駐外大使。但消息人士認為,公開懲處盧沙野,損及中國政府及外交顏面,更有可能藉由長時間返國休假,過渡調往其他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