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去年9月於「國際開發署民主傳遞活動」上曾表示:「此時此刻,我認為我們民主國家的命運比任何時候都更加交織、相互關聯。」(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發表聲明,強烈建請世界衛生組織邀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這是布林肯連三年公開聲明,除了提及台灣參與世衛的必要性外,文末簡短文字,也值得台灣自我推敲。
2021年,國務院發布的布林肯聲明文末寫有:「台灣是一個可靠的伙伴,『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OO)』(A vibrant democracy),也是世界上一股向善的力量,將其排除在世界衛生大會,將不利我們控制這一流行病(covid-19)和國際間預防未來健康危機所做出的共同努力。我們敦促世界衛生大會立即邀請台灣。」
2022年,聲明文末則是:「我們將繼續支持台灣加入不需要國家地位的國際組織,並鼓勵台灣有意義地參與無法成為正式會員的組織,這符合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該政策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引」
2023年,文末再回到2021年的「台灣是一個可靠的伙伴,『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OO)』,也是世界上一股向善的力量」,接著再略修為「美國將繼續主張台灣以觀察員身份重返世界衛生大會,並鼓勵台灣有意義、積極地參與整個聯合國系統和國際論壇。」然後再補上2022年的「我們支持台灣參與適當的國際論壇,符合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該政策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引。」
2023年等於是將2021、2022的表述合併。包括「台灣是一個可靠的伙伴,『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OO)』,也是世界上一股向善的力量」,以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論壇」,同時符合「美國一個中國政策,並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引。」
拜登政府目前對台灣的定位和支持,大致就如此了。至於持續稱台灣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OO」),卻隱含了隨時局流動下的可能變異。
何以上述暫用「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OO)」表示,因為國務院聲明稿原文是寫「Taiwan is a reliable partner, a vibrant democracy」,有媒體將「a vibrant democracy」翻譯成中文「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有的翻譯成「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政體」或「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社會」。
按照布林肯其後提到「美國一個中國政策,並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引」,美國確實並沒有將台灣視為一個「正式的國家」,所以將它翻譯成「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政體」或「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社會」確實比較「正確」(雖不符常態語意)。不過,若以外交辭令經常隱晦透露著內在本意,說美方早將台灣看成「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也不為過。
因此,將「A vibrant democracy」譯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政體/社會」是「對」的,但實則也具備將其理解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的空間。
回溯去年夏天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她所造成的國際震撼,並不只在「一位現任美國執政黨國會議長訪問台灣」的象徵性,更在後續中國對台封島軍演,為國際社會帶來的衝擊。自此而後,縱然美方多有媒體評論認為裴洛西無須刻意刺激中國,但同等量的分析,另側重於對「如果北京控制台灣,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將被消滅」的憂慮。
布林肯去年9月於「國際開發署民主傳遞活動」上曾表示:「此時此刻,我認為我們民主國家的命運比任何時候都更加交織、相互關聯(the fate of our democracies are intertwined),我們的民主愈有活力、彈性,就愈有能力為我們的人民服務…」。這裡的「democracies」譯成民主國家殆無疑義,只是對美國來說,提到台灣,「A vibrant democracy」被中譯為何,已非重點。
因為我們可以看到,當下中俄合流,尤其中國正積極透過非民主國家布建它全球「反美聯盟」時,對美國來說,所欲結盟對象就不只是以「國家」(Country)為志,真正「democracies」集聚一起產生的能量才是關鍵,尤其當全球民主的衰弱近乎被拿來等同於美國的衰弱時,美國擁有台灣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政體/社會」夥伴,實質意義和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已如重疊的一條線。
因此,美國雖然從未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但前提它先認定台灣是「A vibrant democracy」,那不只代表了和中國之間鮮明的對比,也牽繫著台美關係發展和其援台防禦的走向。
※作者為《上報》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