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比近年來從默默無名的虛擬貨幣,一躍而生為犯罪者搶著要的強勢貨幣。(美聯社)
自12日開始,全球微軟用戶陸續傳出遭電腦病毒「WannaCry」勒索的事件,台灣更是3大重災區之一。在已知的案例中,「WannaCry」主要是透過微軟程式的漏洞,對受害者電腦進行加密,使其無法開啟檔案,並以此作為脅迫,向受害者勒索價值300美元(約新台幣9012元)「比特幣(BitCoin)」。
比特幣在台灣實際的使用率並不高,但為什麼「WannaCry」會以比特幣而非現金作為勒索的贖金呢?比特幣到底有什麼特性吸引「WannaCry」使用呢?而他目前的價值與發展狀況又是如何?《上報》帶讀者們了解「比特幣」的前世今生。
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無須通過銀行、政府或第三方管道,便可流通全球的電子貨幣。比特幣是2008年由一名匿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士所提出的概念,並於2009年推出實際的開放軟體。
比特幣系統主要以複雜的密碼技術來控制貨幣的生產和轉移,然而他與由特定機構發行和控制的中心化電子貨幣又有所不同,屬於平面、點對點連接的互動方式。
比特幣的製造過程也稱為「挖礦」,主要藉由「礦工們」以電腦運算檢查區鍛鏈(系統部分交易紀錄)的正確性,而系統於礦工提出驗證後,便會提供新製造的比特幣作為獎勵。藉由「挖礦」的過程,一方面確保了比特幣交易的正確性、避免雙重支付的可能,一方面則讓貨幣來源保持活動狀態。
但比特幣的發行為有限發行,自2009年開始比特幣的發行量便以4年減半一次的規律來計算,並將於2140年停止發行,屆時比特幣總量將接近2100萬個。
使用比特幣的特點主要有交易成本低、匿名保證、流通性佳等。
由於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特點,使用者在比特幣系統交易時,便可省去藉由傳統貨幣流通機構從中抽取的手續費。
在進行比特幣的交易時,由於買賣雙方擁有的「比特幣錢包」和「比特幣地址」皆有層層加密保障,外界根本無法從中追查到交易雙方。也就是因為如此,比特幣身受毒販、犯罪者、投機商人的歡迎。但其中的破綻在於,當使用者將比特幣換成現金時,便會留下可能被追蹤的線索。
#Bitcoin & #Ransomware criminals details#WannaCry #blockchain #fintech #defstar5 #makeyourownlane #Mpgviphttps://t.co/fNvaXDVtWf @MetroUK pic.twitter.com/j5TlsuIY26
— Fintech Trading Tech (@BourseetTrading) 2017年5月15日
比特幣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電子貨幣市場,由於網站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交易流通無需考慮人為操作的時間成本,得以24小時隨時隨地進行交易。
目前全世界已有多個國家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包括德國、日本、加拿大等國。也因此有不少企業跟進,開放收取比特幣做交易,像是美國十大網購網站Overstock。
據比特幣交易網站blockchain.info資料顯示,一年前比特幣的使用率為每天23萬筆交易量,而今年已成長到每天超過30萬筆。雖然與現金和信用卡的使用量比起來還是相對較低,但比特幣確實有越來越受歡迎的趨勢。
由於上述種種的特性,使得比特幣越來越受到歡迎。據專門替客戶交換比特幣的公司Coinbase表示,近來1個比特幣已達到可以換取1734.65美元(約新台幣5萬2113元)的價值,遠遠超越一盎司黃金可換取1230美元(約新台幣3萬6952元)的價值。
【熱門影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