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茶湯會的道歉很廉價

主筆室 2017年05月17日 07:02:00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從不在於它有多少GDP增長或軌道建設,而是取決於它對弱勢身障的態度。(照片摘自Jean-xuan Lu臉書)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從不在於它有多少GDP增長或軌道建設,而是取決於它對弱勢身障的態度。(照片摘自Jean-xuan Lu臉書)

約莫一年前,一群身障者在專業教師的陪同下到社區餐廳用餐,進行「社區適應」課程。沒想到其中有心智障礙學員就座後發出聲響,遭店家拒絕消費。此事一度引起軒然大波,該餐廳被控歧視身心障礙者,網友怒批餐廳:「爛透了,一點同理心都沒有!」餐廳老闆隨即出面道歉,但也公布店內監視器畫面,強調絕無口出惡言,宣稱他們在訂位時並未告知有心智障礙者用餐,餐廳是擔心會影響到中午用餐時段大量客人才拒絕。

 

一年後,一位聽障的大學生前往宣稱接受身心障礙員工的知名茶飲店茶湯會打工,在履歷表上跟面試時,告知有聽力問題可能無法接電話,店家當時認為不成問題且錄用;但三天後,卻被老闆以無法接聽電話為由解雇。聽障生將過程貼上臉書,引起紛爭的店家竟引律師聲明揚言提告。最後在茶湯會總店強力介入下,該店家發出四點聲明道歉,宣稱店家自己對職務內容調配不當、欠缺對新進同仁的差異性理解,對不被尊重的專業工作者致上最深的歉意云云……

 

這兩件事有高度的一致性,無論是社區餐廳的老闆或茶湯會的店長都不認為自己有歧視身心障礙者。餐廳老闆說,他是在學員多次發出聲音後,擔心影響到其他客人用餐,才希望這群身障者換時段用餐或換餐廳。茶湯會的店長更從頭到尾強調自己沒歧視,「如果有歧視,我就不會雇用聽不見的你了」「我們不是在針對你的聽力...」

 

從言語上,他們都表現出絕無歧視甚至理解身障者的態度,而是因為這些身障者影響到別人(包括店內的其他顧客、茶湯會分店裡的工作內容),所以必須對這情況有「特殊的處理」。他們自認已顧及到身心障礙者的需求、沒有歧視。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餐廳案例的根本問題在於,為什麼身心障礙者前往一個公共場合的餐廳用餐需要得到餐廳老闆,甚而其他客人的同意?即便其中有心智障礙者在用餐過程發出聲響,引起其他客人抗議關切,身為餐廳老闆,向客人說明致意便罷,憑什麼要求身心障礙者另覓時間或改到其他餐廳用餐?更何況這是一個「社區適應」的課程,身旁也有老師在指導,如果這都需先取得店家的同意,這與隔離身心障礙者何異?又怎不是差別待遇與歧視?

 

茶湯會的個案中,分店店長與當事人就這位聽障者能否「接聽電話」有不同認知與說法,但要求一位聽障者去接聽對他而言相當吃力且模糊的室內電話則是事實。茶湯會給身心障礙者工作機會,不代表它不會歧視身障者;相反地,從它要求聽障者接聽電話,且不願意調整工作場域的無障礙環境(諸如換裝可調整音量的固定電話),都已經明白印證它的歧視。更何況,茶湯會在未調整員工班表以及進行人力重分配前,就以該名聽障生無法完成工作的核心要求為由予以開革,已經堂而皇之地違反《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裡的禁止就業歧視條款。

 

對於茶湯會這種全國連鎖的茶飲料店而言,雇用身障工作者應該是凸顯其社會責任的公司政策,而不是由上而下給予的愛心。但茶湯會的四點聲明裡,不見對此歧視事件的檢討與改進方案,卻只宣稱對機器輔具設備不夠理解、對當事人「體貼得不夠,溝通不夠明確」的空泛說法,顯示這是一份廉價的道歉,充其量被用來進行危機處理而已。

 

只有障礙的環境,沒有障礙的人。如果一個社會面對身障者,還存在著:「我都已經給你一份工作了,你還指控我歧視你……」「你可以來用餐,但請先預約免得打擾別人……」的作法與心態,其實只是換個角度歧視身障者罷了!這種沒說出口的的敵意與歧視,對身障者有時是更大的傷害。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從不在於它有多少GDP增長或多長的軌道建設,而是取決於它對弱勢身障的態度,台灣社會離這樣的文明還有多遠呢?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