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辛從泰國政壇崛起至今已逾20年,其家族仍然對泰國政治有重大影響。(美聯社)
泰國即將於14日舉行國會大選,除了反對派陣營定調的世代抉擇,多數年輕選民也期望藉此改善軍方專擅、各地發展不均的現狀,其中「為泰黨」領導人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由於父親與姑姑分別是流亡海外的前總理塔克辛與盈拉,格外受到矚目,她出馬參選也代表塔克辛家族,仍將繼續牽動泰國政治發展。
塔克辛家族在泰國政壇的崛起與電信業大亨塔克辛(Thaksin Shinawatra)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資料,1949年出生於清邁的塔克辛,擁有美國東肯塔基大學刑事司法碩士、德州山姆休斯頓州立大學博士學位,最初從事警務工作,1987年他離開警界,轉而經營電信事業,他成立的新集團(Shin Corp)業務涵蓋行動電話、衛星傳輸、網路與媒體,躍居為泰國電信龍頭,其家族還投資廣告、娛樂業與房地產等。根據富比世最新統計,現年73歲的塔克辛靠著精準的投資,身家多達21億美元,在泰國50大富豪中排名14。
塔克辛在1998年創立「泰愛泰黨」(Thai Rak Thai),隨即在2001年的大選中拿下248個國會席位,成為泰國第一大黨,塔克辛也因此成為總理,但2006年軍方發動政變而遭罷黜,泰愛泰黨也於2007年時,遭憲法法庭宣告違反選罷法並勒令解散,旗下部分國會議員與重要成員則轉而加入「人民力量黨」(People's Power Party),然而該黨也於2008年與泰愛泰黨同樣遭到憲法法庭解散。
為了延續政治力量,塔克辛於2007年時開始籌組「為泰黨」(Pheu Thai Party),並於2008年正式成立,但塔克辛自從2006年後遭罷黜後,就已自我流放到海外。塔克辛的妹妹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2011年率領「為泰黨」在大選中勝出,並出任總理一職,但在2014年遭憲法法庭判決濫權而下台,隨後又引發動亂而招致軍方政變。
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泰國政治研究專家塞爾威(Joel Selway)表示,塔克辛家族在泰國北部擁有廣大民意基礎,選民「一開始投給塔克辛,後來支持盈拉,這次會擁戴貝東丹」,很大程度上都是基於對其家族的認同。最新民調顯示,「為泰黨」全國支持率為38.5%,基於泰國大選所採取的單一選區與比例代表混合選制,預估可在眾議院500個席位中,獲得288席。
出生於泰北清邁府山甘烹縣(San Kamphaeng)的塔克辛,2001年率領政黨在泰北包括清邁、清萊等地選區中,囊括33席中的28席,且他在2006年遭軍方罷黜後,家族聲望反而不斷增長,甚至有人將塔克辛視為18世紀泰王、同樣具有華裔血統的鄭信化身。
2010年爆發的反獨裁紅衫軍示威,更進一步推升其家族聲望,也讓盈拉在2011年大選時,再度於泰國北部獲得壓倒性的支持。
即便塔克辛、盈拉接連被罷黜,但被視為其家族象徵的「為泰黨」,在2019年大選時,於泰國北部獲得77%的票數支持,且該黨在眾議院的136個席次,也幾乎來自北部與東北區域,在曼谷以南則僅取得1席。
事實上,泰國北部區域在歷史上,長期由蘭納王國(Lanna Kingdom)所統治,直到1899年才與暹羅王國(Siam, 後成為現代泰國)兼併,且該區域直到1939年仍保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其所使用的語言、文字與文化,至今仍是當地人心中引以為傲的資產。
為避免招致其他地區選民的反感,塔克辛與其家族從未打著區域主義的旗號,但長期遭中央漠視的北部地區民眾,卻將該家族視為精神寄託。而塔克辛掌權之後也投桃報李,對長期受到泰國政治菁英忽視的地區,大量提供包括教育、衛生等資源的挹注。
但清邁大學政治學者查寧通(Chanintorn Pensute)指出,即便擁有厚實的北部民意支持,「為泰黨」此次恐怕也無法抱持「躺著選也能上」的樂觀態度,因為當前的年輕世代,似乎已不再抱持年長族群對塔克辛的高度忠誠,而是期待能推動民主改革,更不願見到政變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