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眾熟悉的說法,喬姆斯基自然是「反戰派」,更是標準的「疑美派」,並代表了一種知識份子間的自省和自覺。(維基百科)
5月初,美國非營利媒體《真相大白》(Truthout)的專欄作者波利克紐(CJ Polychroniou)出版新書《非法權威:面對我們時代的挑戰》(Illegitimate Authority: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Our Time),這是一部關於美國語言兼政治評論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採訪集。喬姆斯基長期批判美國外交政策,因不齒當初美國知識分子集體粉飾美軍越戰暴行,而被稱為「最黑暗時代的希望燈塔」。
《非法權威》便是透過喬姆斯基的角度,一一點出何以美國民主迅速惡化,以及全球緊張局勢為何加劇。對內,喬姆斯基直指拜登時代搖搖欲墜的社會結構和裂痕,對外,他試圖以美、俄、中的外交情勢,去「釐清」當下烏克蘭戰爭的根源。一如既往,就像當年面對越戰,他彷彿再一次於動盪的時刻為世人提出緊迫的問題。
按照大眾熟悉的說法,喬姆斯基自然是「反戰派」,更是標準的「疑美派」。「反戰」、「疑美」,尤其在二戰後的美國近代歷史上,因為不服從「政治正確」,實則也代表了一種知識份子間的自省和自覺。喬姆斯基的國際聲譽就是這樣立下的。
喬姆斯基認為美國參與越戰,既不正當也不道德,同樣的,他也是最反對美軍入侵伊拉克的一人,對所謂美國「軍工複合體」的陰謀野心更是撻伐有加,總之,即將活滿一個世紀,喬姆斯基回也不改其志,依舊嚴格審視著自己國家的一言一行。
《非法權威》出版後,英國媒體《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記者沃克(Ido Vock)特別越洋訪問了喬姆斯基。就名字看,喬姆斯基原來是個斯拉夫語系名,他的父親果然就是在1913年後移民美國的烏克蘭人,沃克當然想聽聽「反戰」的喬姆斯基如何看待發生在父執輩家鄉的戰爭。
然後,他從喬姆斯基口中得到的答案大致如下:
「…正是美國和英國為了自己國家利益,聯手反對烏克蘭和俄羅斯和平談判,才造成烏克蘭當下飽受摧殘;烏克蘭是美國的棋子,對美國來說,只需付出巨額軍事預算的一小部分,就能利用他國削弱唯一真正的軍事對手(俄羅斯);比起美軍入侵伊拉克,俄羅斯的行動(入侵烏克蘭)相對克制、適度,因為烏克蘭沒有大規模基礎設施被破壞,美軍則摧毀了伊拉克的一切,如果要像美軍對待巴格達那樣,俄羅斯也是有辦法立刻轟垮基輔;很明顯,俄羅斯對烏克蘭,比美國對伊拉克人道;瑞典、芬蘭要加入北約,和畏懼俄羅斯無關,純粹是要為兩個北歐國家提供巨大的軍事新市場…」
當沃克附帶提到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時,喬姆斯基說:「和華盛頓透過北約刺激俄羅斯一樣,美國也在台灣問題上公開挑釁中國,並且正在實施一項針對中國的『哨兵國家(日韓澳)圍中計畫』…」
從訪談中,我們看到是記者對喬姆斯基的論點恐怕是深感錯愕。因為沃克並沒有照單全收喬姆斯基的說法,而是在報導中不斷提出質問,包括,美國這次是在支持一個受外來侵略者攻擊的主權國家,喬姆斯基會不知道那和越戰是截然不同的衝突;主張和俄羅斯談判,是否意味侵略者隨時心血來潮以武力脅迫,上百萬烏克蘭人就無置喙餘地;說俄軍比美軍人道,但俄軍在烏克蘭布查鎮的大屠殺早已給出反證;伊拉克戰爭造成人民死傷慘重,過去14個月來,根據聯合國紀錄,俄羅斯光圍城馬立波,可能就不只造成超過5萬人死亡;瑞典、芬蘭長年不結盟政策,為何到了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即刻改變立場,怎麼和對俄羅斯的恐懼無關…
沃克並在報導最末段提到,為了這次訪問,他特別找出喬姆斯基1970年出版,讓他聲名大噪的《與亞洲開戰》一書,書裡喬姆斯基寫了一段話:「美軍必須即刻撤離(越南),因為美國政府入侵越南,本來就是單方面的行為(非被迫),那些一直呼籲『(越共)現在就接受談判』的人是在自欺欺人...」沃克說,喬姆斯基當時這些話,在他看來,其實更適用於53年後今天的烏克蘭戰爭。
經由沃克對喬姆斯基的訪問,再讓人想到法國小說家馬克奧朗曾說過:「一個(男)人的生命有兩個階段。45歲之前,他會吸納四周的各種元素。然後,驀地,這一切會成為過去,他不再吸納任何東西。自此,他的人生只會複製第一階段的生命,會設法讓之後的日子吻合早年生活的節奏和氣味。」2023年,喬姆斯基94歲,1970年寫下《與亞洲開戰》反越戰時,他41歲,果真如馬克奧朗所言,喬姆斯基今天的反戰論似乎仍停留在自己41歲的時候,他不是真的在反戰,而是41歲後,就沒從「反越戰」的日子走過來。
※作者為《上報》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