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央行利息多表:緊縮的路上分化不同調

吳芳銘 2023年05月15日 06:00:00
全球央行在一年多來的激進升息後,升息腳步開始放緩。(美聯社)

全球央行在一年多來的激進升息後,升息腳步開始放緩。(美聯社)

全球央行在一年多來的激進升息後,升息腳步開始放緩,出現「停、看、聽,再行」決策不同調的「利息多表」轉折跡象。

 

4月份,紐西蘭央行升息2碼,澳洲、加拿大、韓國、印度及印尼央行等稍息未動作。5月初,聯準會升息1碼同時暗示可能暫停升息,歐洲央行將升息幅度「降級」至1碼,但不打算暫停升息。顯示近期世界各國央行對升息的態度分化,持續升息的已大幅減少,在升息路上的也「款款行」,或是按下暫停鍵「歇息」。

 

聯準會暴力地10次升息20碼後,暗示暫停升息,利率走高或持平在十字路口觀望。面對美國境內3家區域銀行倒閉以及聯邦債務上限政治僵局待解決,同時視遏制通膨及經濟數據後,聯準會再決定走向何方。4月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升4.9%,連續第10次下降,6月份的升息提早「放暑假」的機率大。

 

美國正處在抗通膨、穩經濟、防金融風險的3重困境中。經濟成長不如預期緩行,物價指數保持在1年來最高增速,且連續5季高於預期,意味尚未走出高通膨的籠罩。接連倒閉的3家美國銀行擁有的資產已超過2008年和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倒閉銀行的資產總和。而且危機還在蔓延,西太平洋合眾銀行、阿萊恩斯西部銀行和第一地平線銀行正陷入風暴中,是否會觸發系統性銀行危機步入「雷曼兄弟時刻」值得關注。

 

歐洲同樣和美國面臨上述的3重困境,只是歐洲央行的緊縮路途更難行。歐洲和英國的通膨及經濟情勢比美國更嚴峻,升息之路還要走下去。

 

歐洲央行已決定將3大關鍵利率上升1碼以抑制頑抗的高通膨,升息後歐元區已創下自2012年來利率的新高紀錄。比美國更慘的是歐洲的經濟停滯,20個歐元區國家的GDP (國內生產毛額)和上一季相比只成長0.1%,還有存款外流嚴重的問題。如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第一季存款下降4.7%。對比家庭存款較去年同期跌降近8%,錢從銀行逃逸,跑去轉投資追求較低的風險且有較高的收益,或是被高通膨吞噬的消費多支出。

 

另外,英國的高通膨風暴比歐元區更糟糕,走的是「地獄級劇本」 。去年10月CPI同比漲幅達11.1%,創40年來新高,此後僅小幅回落,3月份CPI同比上升仍在10.1%的高位徘徊。英國央行預估一年後通膨率為3.38%,因此5份仍連續第12次升息,再加1碼來到5%,為遏制高燒不退的高通膨作長期抗戰。

 

和全球大不同的是日本,日本央行刻在醖釀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新行長植田和男上任後雖維持利率和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Yield Curve Control, YCC)不變,但删除了承諾將利率維持在當前或較低水準的前瞻性指引,並以一到一年半的時間評估當前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這意味著未來會朝向貨幣緊縮的方向前進。

 

全球數十年集體激進升息的腳步有放緩的訊號釋出,不同調的步伐也開始出現。各國面臨的處境不盡相同,但考量的因素則是具一致性,猛加油門升息怕會進一步引發經濟衰退和金融風險,升息不到位則讓高通膨怪獸有失控的風險,各央行謹慎地持「停、看、聽,再行」決策,不敢掉以輕心。

 

澳洲央行即是權變的代表,看風向再轉舵。 4月初澳洲央行暫停升息,是歐美銀行危機爆發後首個暫停升息的國家。但5月2日卻意外升息1碼到3.85%,再創2012年來新高紀錄。這是為打擊7%的通膨率及對「通膨—薪資螺旋上升」的風險保持警惕的再出擊;同時澳洲央行表示,預計今年通膨率將下降到4.5%,2025年中期將降至3 %,升息有助於錨定通膨預期。這也說明高通膨的長期黏性真的難甩開,而且還會帶來薪資成本上升,導致企業盈利下滑及對經濟成長的高度負面影響。

 

眼下全球央行共同的期中考題是,如何維持物價穩定、經濟成長以及金融穩定的3合1難題。不同的是,美國通膨壓力紓解相對較快,但金融系統風險有上升趨勢的考驗;英國和歐洲高通膨怪獸還在破壞,同時金融體系風險也在積累中;日本還在長期經濟衰退的隧道中,因經濟長期疲軟且受長年通縮影響,目前通膨壓力還在可控制範圍,核心問題在於如何讓經濟成長走出「消失的30年」痛楚魔咒。

 

各國央行有各自的經濟氣候環境影響,貨幣政策調控的節奏和答案也就不同,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將從激進立場上改變,速度減慢、幅度變小、不動等,逐漸分化為不同步伐,各吹各的調。

 

被吹漲的物價降很緩慢著實令人擔憂,牽手貨幣緊縮導致停滯性通膨、軟著陸、硬著陸、衰退以及金融系統和房地產等資產的泡沫危機正在形成,全球經濟的震盪將是未來的主旋律。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關鍵字: 央行 降息 升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