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獲得國民黨提名,參加2024總統大選。(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國民黨是台灣當前的主要在野黨,過去曾統治長達數十年之久,但在前兩屆總統大選中落敗,主要原因在於倡導與中國大陸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但台灣選民對動輒「文攻武嚇」的中國觀感不佳。然而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總統大選,國民黨改派出在地方擁有高支持度,並且甚少牽扯棘手兩岸關係的新北市長侯友宜。
紐時報導,國民黨17日提名侯友宜為該黨的總統候選人,現年66歲的侯友宜曾任警政署署長,並兩度擔任新北市市長,現在則在兩岸關係問題上試圖走出相對折衷立場。2024年總統大選可能會讓夾在美中兩強之前的台灣,開闢出新的路線;台灣在民進黨籍的總統蔡英文領導至今的7年內,受到中國越來越強大的軍事與外交壓力,並選擇強化對美關係來抵擋這些壓力。
曾任國民黨副秘書長、政大國關教授黃奎博表示,侯友宜「在黨內引起的爭議最少,與社會的普遍預期一致,最有可能在總統大選中獲勝」,並且被視為能幹的行政官員,對選民有廣泛的吸引力。然而在國民黨黨內初選階段,侯友宜面臨來自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的激烈競爭,報導引述分析人士說法,認為郭台銘缺乏從政經驗,加上他在中國有商業利益,這讓他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變得不可行。
侯友宜將對決現任副總統賴清德,然而賴清德若勝選,可能意味著中國將維持現行的對台政策,同時也拒絕與台灣高層進行任何接觸,而台灣也將繼續密切的倒向美國一方。而侯友宜若勝選則有可能讓中國願意重新開啟溝通管道,緩和軍事緊張局勢,從而減輕台灣加強與華盛頓關係的壓力。
報導認為,國民黨近年來,一直在其對中國友好的傾向與台灣民眾對北京當局的厭惡情緒之間找尋平衡點。香港2019年「反送中」活動演變成暴力鎮壓,加上解放軍在台灣周邊增加軍演,讓國民黨的努力形同付諸流水。相反,執政的民進黨始終將自己綁定在台灣主權和民主捍衛者的位置,更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例,來說明威權主義擴張所帶來的緊迫威脅。
由於近年經濟與通膨問題,讓民眾對民生經濟更有感,因此國民黨去年在地緣政治重要性遠低於生計問題的地方選舉中大勝,侯友宜輕鬆連任新北市市長,此後他在黨內針對總統候選人提名進行的多項民調中居首位。
(延伸閱讀:【獨家】郭華麗退場後整合仍有難度 藍擬邀管中閔任國政顧問團總團長、成侯友宜副手另一大黑馬人選)
侯友宜表示,他既反對台灣獨立,也反對中國提出的「一國兩制」安排,這顯然是在找平衡。雖然這個立場避免倒向對立的極端其中一方,但在兩岸關係這個事關生存的問題上,仍保留大量模糊的可能性。對侯友宜的質疑在於,他沒有明確表態台灣應如何處理與美中關係等重大地緣政治問題的看法。而國民黨向來聲稱自己是最有可能與中國進行接觸、避免發生戰爭的政黨。
政治學者對於侯的對中立場不明確看法兩極,師大政治學教授曲兆祥認為,這是侯缺乏外交事務經驗之外的一個潛在不利因素。但中山大學政治學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認為,侯在兩岸關係問題上「沉默寡言」可能讓他對中間派選民更有吸引力,2020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曾發表激動人心的競選演說,承諾恢復與中國更密切的關係,卻激起更多中青年選民憂慮,把票投給了蔡英文總統。
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侯友宜與美國的互動很少,雖然侯聲稱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官員已至少會面8次,但自台灣重新開放以來,訪台的美國國會代表團一直未能與他見面。此外,隨著北京加劇台海緊張局勢,國民黨與中國進行接觸的做法有時使侯處於尷尬境地。
曲兆祥指出:「要贏得總統選舉,國民黨必須說服民眾,投票給他們是實現和平的更安全、更有希望的選擇。」「與此同時,如何讓台灣人民相信他們不會出賣台灣或允許中國完全吞併台灣的主權,對國民黨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