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思想家拉圖17日於中研院發表演說。(Marine Faivre-Maçon / 法國在台協會)
當代科技與社會研究大師、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 Paris)教授拉圖(Bruno Latour)17日於中央研究院就「新氣候體制:科學、政治與否認」(The New Climatic Regime: Science, Politics and Denial)為題發表演說。
拉圖的演說重點在論述由一個橫跨地質、政治、社會學與氣候科學等領域來綜觀人類未來的廣泛角度,拉圖指出近來北美與歐洲的政治辯論搖擺於國家主義或全球化的兩種拉力,卻不足認知到跨越領土界線的氣候議題才是回歸現實地球的第三條進路。
拉圖提及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與美國總統大選,以至稍早的法國總統大選,表示這其中的政治辯論以至選舉結果具有一種在擁抱全球化(Globe)與回歸國家主義(Nation)間選擇的迷思,但是這兩種路線都不切合實際。
前者認為人們居住在同一個地球,在現代化的潮流下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後者對此抱持反對立場,希望回歸國家主義、找回國家認同。但拉圖認為,跨越領土界線的氣候議題是回歸到現實地球(Earth)的第三種進路。
拉圖提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特別之處在於他提出了貌似兼顧全球化與國家主義的第4種罔顧現實的版本,甚至否認氣候變遷。拉圖表示,選擇否認氣候變遷並不代表非理性,而是理性地決定否認是唯一的出路。他們寧願放下團結的重擔,選擇讓少數優勢者繼續存續。
在拉圖名為「新氣候體制」(New Climatic Regime)的時代,人類必須改變生存的方式。拒絕改變的唯一出路就是拒絕承認改變的存在,守持過去的價值、或是劃清界線。但是界線如何畫出?拉圖表示,領土邊界是每個政治實體都要面對的問題,不只是台灣。
拉圖認為,領土(territory)的概念並不單純,不只是國土的合法邊界,也包括讓人民得以存續的條件。選擇了脫離歐盟、拒絕歐盟作為部分領土的英國人民並未認知到,歐盟提供的資源也是他們領土概念的一部分。如今領土在許多層面上是彼此交疊的,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也不限於任何界線。
強調人類影響的「人類世」(Anthropocene)在2016年被正式提出,作為接續全新世(Holocene)的下一個年代。一個可能的開端是美國在1945年7月16日進行三位一體核試(Trinity test)的日子。拉圖指出,人類的能力在此超越了對地景的改造,而影響了地球系統,這也成為人類史與地質史的交會點。
「人類世」雖然仍未獲得普遍認同,但已激起許多討論,包括人類在此時代的責任。拉圖提議,「新氣候體制」會是一個比人類世更適合的名稱。它更清楚地指出了文明與地緣政治的衝突,這其中政治學、民主、倡議活動的面向,以及我們認知到地球做為跨邊界未來的責任。
本次法國思想家拉圖相隔17年後再次訪台,公開活動還包括18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的「重啟現代性!」論壇,以及19日於中央研究院的「拉圖,科學家與社會」研究工作坊。
【熱門影片推薦】
●第70屆坎城影展開幕 維安警備再升級
●川普向俄國洩密? 國安顧問:「一切合規定」
●NASA公布最新高清影像 一窺絢麗蟹狀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