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縱然曾軍事介入他國,卻不以殖民主義和兼併領土為目的。這和早年國際列強搶掠土地,實施殖民主義的帝國主義行徑形成鮮明對比。(本報資料照片)
在台灣「反戰四學者」搞出那個名聲狼藉的「反戰聲明」後,筆者某臉書網友就說,糟糕了,這些以左派自居的人,真是敗壞著我們左派的名聲啊!這個憂慮當然並非杞人憂天,公眾應該被清楚告知,現在「左派」只是一個很鬆散的「雨傘名詞」,在「左派」大旗下,自稱為左派的人群,至少存在三類不同的人群。
第一類可稱為「自由左派」,或「社會自由主義」,也就是延續從傑弗遜、麥迪遜、傑克遜、威爾遜和羅斯福等人傳下來自由主義傳統,追求傑弗遜《獨立宣言》中「三大天賦權利」(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麥迪遜主導的「人權法案」、傑克遜主張的「大眾民主」,威爾遜提出的「民族解放」、以及羅斯福為代表的凱恩斯主義新政(支持社會公平、人民福利)和國際主義。這也是戰後冷戰(1946-1989)至後冷戰時期(即1990-2022)時期的美國主流左派。
第二種可稱為「進步左派」。在美國,就是那些近年來激進地推進LGTBQ性平權、氣候正義、取消文化等議程的人。進步左派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壯大的,其標誌就是「占領華爾街」運動。
第三種可稱為「反美左派」。美國的「反美左派」就是那些「反帝國主義左派」,比如喬姆斯基等人。其基本立場就是,美國帝國主義是當代一切問題的根源(他們口中的帝國主義,主要特指美國,儘管有時也把英法等加進去);總之,簡單地說,世界有什麼問題,首先怪美國就對了。在美國,反美左派從越戰時期的反戰運動開始壯大。隨著美國冷戰勝利,反美左派一度低沉。但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始後,反美左派又重新找到市場。在其他一些國家比如拉美,反美左派也有悠久傳統。
在中文世界中,以台灣的「反戰四學者」和香港的張翠容等人為代表。台灣「反戰四學者」奉喬姆斯基為精神祖師爺。他們到了退休或差不多退休的年紀,還孜孜不倦地組織起來開讀書會,圍爐學習喬姆斯基的最新言論。是學習,而不是批判性思考。這種場面就算想像一下,也覺得很無語。(此外還有「中國左派」,和大多數概念一樣,如果能被加上「中國式」,就意味著含義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這裡就不討論了。)
總而言之,左派既然是一個大雜燴,那些「反美左派」也絕對無法代表左派的主流意見。這裡,筆者以一個「自由左派」的立場,反駁那種「反美左派」的主張。
在台灣,很多對「反戰四學者」的批判,聚焦在台灣問題上,而且都基於一種邏輯,即「即便美國如『反美四學者』等反美主義者所主張的那麼壞,但台灣別無選擇,沒有『疑美』的空間」。
筆者的出發點有兩個不同。第一,筆者對烏克蘭問題更熟悉,因此聚焦在烏克蘭問題上,筆者此前也發表過文章,集中批判「反戰四學者」有關烏克蘭戰爭的錯誤論述。第二,筆者在這裡主要論述的是,「反美四學者」的「反美主義」根本就是錯的。
儘管台灣「反戰四學者」自稱只是「反戰」、「疑美」,但其立論的內核就是「反美主義」。傅學者在《一封反反戰朋友的好意來信──反戰 vs. 反侵略的癥結問題》文中說得再清楚不過了,所謂「反戰(就)是反對美國這個在20世紀近代史到處侵略而劣跡斑斑的國家」。
美國真是如反美主義者所言的那個「劣跡斑斑」的國家嗎?這種論述完全違反事實。
20世紀以來,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二戰結束前(1900-1945)、冷戰時期(1946-1989)、全球化年代(1990-2021)。我分開這三個時期論述。
二十世紀前半葉,美國奠定了全球和平的基礎
在20世紀前半葉(二戰結束前),美國固然是「列強」之一。但在這些各帝國主義強權中,美國是侵略最少的國家。美國發動的唯一大規模戰爭是19世紀末期的美西戰爭(戰爭發生在1898年,嚴格而言不是20世紀,但這裡算進去了)。在奪得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菲律賓)後,美國制定了不再擴張領土的政策。
中國人最不應忘記的是,就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帝國主義紛紛在中國開設租借地(比如德國在青島、英國在新界、法國在廣州灣、日俄在遠東),在清朝邊疆扶植本土勢力(俄國在蒙古、新疆,英國在西藏),在中國本部劃分勢力範圍,在這場「瓜分大清的盛宴」中,美國不但自己沒有參與,反而一力主張「門戶開放」政策,極力反對各國的瓜分企圖。正因美國的全力反對,大清的疆界才基本得到保留。
在二十世紀初,美國不錯是發動了幾次「干涉拉美國家」的戰爭。然而,那不是無緣無故的,這就是著名的「羅斯福推論」。其背景就是,當時一大批拉美國家和歐洲列強產生嚴重糾紛。拉美國家治理不佳,內政動盪,債務違約,政府不肯償還歐洲的債務,歐洲國家不依不饒,威脅出動軍事力量。1902年爆發委內瑞拉危機,英德意聯軍軍艦封鎖委內瑞拉港口,侵略危機一蹴即發。
美國站在拉美國家一方,正因美國的力挺,三個歐洲國家才同意退兵,把事件由國際仲裁庭處理。然而,國際仲裁庭裁決,在這種情況下封鎖港口是合法的行為。這個判決引發了歐洲列強再侵略殖民拉美國家的危機。
此前,美國對拉美國家內政不感興趣。「門羅主義」作為保護拉美國家的政策,只適用於歐洲國家侵略拉美國家領土時才會出手。但當拉美國家的內政動盪(比如委內瑞拉)會導致歐洲列強武力干涉時,原先的門羅主義就不夠用了。總統大羅斯福提出,根據「門羅主義」,美國不能允許歐洲國家再侵略拉美,但如果拉美國家政治不穩定及違約,歐洲國家就有重新侵略拉美的合法藉口。於是,美國為了防止歐洲侵略,在拉美國家出現類似事件時,只能主動出手,穩定該國局勢,這樣才能避免歐洲列強插手。是為「羅斯福推論」。
在這種羅斯福推論下,美國在二十世紀初捲入了一系列加勒比海地區「香蕉共和國」的內戰,其中包括多米尼加共和國、尼加拉瓜、宏都拉斯、海地等,並長期在一些國家駐軍。這些干涉的規模都不大(主要是美國實力比那些國家強得太多)。
值得指出的是,美國在這系列「香蕉戰爭」中,固然有維護美國利益的出發點,但也有避免各國內戰擴大,穩定當地局勢的因素。這和現在法國在西非保留軍隊,幫助前殖民地國家抗擊恐怖主義,「干涉西非國家內政」可以做一比較。
最重要的是,美國在當地的軍事介入,並不以殖民主義和兼併領土為目的。這和當時其他國際列強搶掠土地,實施殖民主義的帝國主義行徑,形成鮮明對比。放在當時的環境下,甚至可以稱為國際強權中的一股清流。
無論如何,大羅斯福的「羅斯福推論」,在1930年代被小羅斯福的「好鄰居政策」所取代,美國撤出了在加勒比國家的軍隊。
在一戰和二戰中,美國更是國際社會反戰勢力的中流砥柱。沒有美國加入,一戰的結束可能要更長的時間,甚至英法能不能戰勝德奧也未可知。
二戰就更不用說,沒有美國,中國現在說不定還在說日語。美國對世界和平的貢獻,無人能及。
最重要的是,在前半世紀,美國提出和主導建設了三個對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有關鍵性意義的理念和制度。1)一戰時,威爾遜總統提出了「民族自決」理念,這是後來殖民地解放運動風氣雲湧的關鍵,威爾遜還提出組建國際聯盟,是聯合國的先聲。2)間戰時期,美國外長凱洛格(和法國外長白里安)主導制定「非戰公約」,這是全球歷史上第一次宣布,放棄戰爭作為國家的外交政策,這也是二戰後審判戰犯的法律基礎。3)二戰時,羅斯福總統設計和推動成立了聯合國。
這些理念和制度,奠定了二戰後的和平基礎,個中意義無需在此多費筆墨。美國對此居功至偉。
在冷戰時代,美國繼續捍衛全球和平。
第一,美國在冷戰時期,對全球和平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導建立聯合國和其下一系列相關組織。
聯合國體系是成為當今全球國際關係的基礎之一。在聯合國本身已經有六大機構(大會、安理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秘書處、國際法院、託管理事會),負責廣泛的安全經濟社會事務。它還有十五個專門機構,包括了世衛、教科文、糧農、世界銀行、國際民航等。還有八個相關組織(如國際刑事法庭、海洋法法庭、世貿、原子能機構等)。可以說,聯合國及其相關組織囊括了全球政治社會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
從聯合國建立至今,美國一直是聯合國最大的捐獻者,不但是聯合國本身,還有聯合國下屬的各類組織諸如世界衛生組織,其捐款和出力,有力地支持聯合國的運作。可以說,沒有美國,就沒有聯合國,就更加沒有整個聯合國體系。
在聯合國的基礎上,美國主導建立了以國際公約、條約、慣例和實踐為基礎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讓世界能告別「叢林法則」,「有規有矩」地運行。美國主導建立聯合國一項,就足以讓「美治和平」當之無愧。
第二,美國以身作則,不尋求在二戰後利用優勢,兼併領土。
在二戰之前,戰敗國「割地賠款」天經地義。美國作為二戰中貢獻最大的國家,按照以前的觀念,完全有理有據吃到「最大的肥豬肉」。然而,美國很早就主動提出,不會在戰後要求新領土,也號召其他國家這樣做。美國從日本手中託管了幾個戰略位置重要的群島,本來要吞併它們也易如反掌。然而,美國不是讓它們復歸(琉球群島)、就是讓它們自決獨立(帕勞、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只有北馬里亞納自決不獨立留在美國,但美國還保證了它以後自決獨立的權利。
在美國帶頭示範下,二戰之後,除了一個國家外,沒有一個國家兼併新領土。恰恰就是在「反戰四學者」口中無比委屈的俄國,其前身蘇聯,正是該二戰之後唯一擴張領土的國家。蘇聯不但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佔據了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大片領土,還非法侵佔了日本的北方四島。或許正因如此,俄國至今依然以兼併領土為樂。
至於賠款,美國不但沒有要日本德國賠償,反而投入巨資經濟援助,建設這兩個戰敗國。還承擔了兩個的絕大部分國安費用,把兩國納入全球關貿總協定。日本和西德在戰後迅速恢復元氣,到了六十年代,雙雙成為全球經濟大國。美國居功至偉。
美國作為戰勝國,不要割地,不要賠款,反而負起重建的責任。這在歷史上堪稱史無前例。
第三,美國是全球殖民地解放運動的最大推手。
英法殖民地體系的解體的關鍵一役,就在於蘇伊士運河危機中,作為英法軍事政治盟友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站在歷史的正義一方,堅決反對英法以三國聯軍出征埃及。為此,美國不但在外交上譴責英法,還在聯合國安理會和聯合國大會上,相繼發起譴責英法侵略的動議,並成功地在聯合國大會上通過了997號決議。美國還發動經濟「制裁」向英國施壓,措施包括:發動「貨幣戰爭」拋售英鎊,迫使英鎊貶值;停止對英國的經濟援助;否決英國向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貸款;聯合海灣國家對英國實施石油禁運,和其他北約國家一道,拒絕轉售石油給英法。
正是美國的堅決反對和強大壓力,英法才不得不接收停火和撤軍。經此一役,英法都難以繼續維持殖民地體系。五六十年代,全球解殖,新出現了一百多個新生獨立國家。美國對此居功至偉。(本文為作者「駁反美左派之一」,待續)
※作者為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