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軍人在奧運場館附近駐守。(湯森路透)
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在當地時間5日(台灣時間6日)正式開幕。國際社會已盡量提供支援,但巴西缺乏人力、財力及應對恐怖主義的經驗,社會安全網也不完善,面對恐怖主義再起,里約是否已做好萬全準備?
歷史上,奧運的確發生過慘案。1972年慕尼黑奧運期間,巴勒斯坦組織「黑色九月」﹙Black September Organization﹚的8名武裝分子闖入選手村,當場擊斃1名以色列教練及1名運動員,並挾持9名以色列運動員作人質,最後無人生還。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則發生爆炸案,炸彈在當時舉辦音樂會的百年奧林匹克紀念公園(Centennial Olympic Park)引爆,造成2人死亡、1百多人受傷。
巴西在今年3月16日正式頒布《新反恐法》(New Anti-Terrorism Law),認定任何有關種族或宗教的排外、歧視、不平等對待,會危害社會大眾的安全與和平的行為,就是恐怖主義。不過此法引起聯合國人權高級委員辦公室(OHCHR)的關注與譴責,認為對於恐怖主義的定義模糊不清,其解釋空間容易讓抗議者被定罪,有限制人民自由及違反人權之嫌。
自7月21日起,巴西警方已逮捕12名企圖透過網路和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聯繫的嫌犯,他們自稱是「伊斯蘭教法的捍衛者」(Defenders of the Shariah)。結果被巴西網友們嘲笑缺乏訓練,只用What's app或Telegram等通訊軟體聯繫,一點也不專業;然而,這樣的背景其實與犯下尼斯恐攻及慕尼黑槍擊案的兇手很像。
為什麼恐怖主義或恐攻事件在巴西很難引起討論?其實有歷史原因。1964年到1985年當地曾經歷軍事獨裁統治時期,當時的「恐怖分子」是扣在和平抗議組織上的帽子,現今民主體制下的巴西政府已不太使用這個字,避免提起不光明的歷史。
即使巴西有700萬到1000萬的阿拉伯人居住,代理總統特梅爾(Michel Temer)來自黎巴嫩,人民對於蓋達組織(Al Qaeda)或伊斯蘭國等信奉伊斯蘭基本教義派(Fundamentalist group)的恐怖組織很陌生。
除了政府缺乏因應恐攻事件的經驗,維安資源不足也是當地社會的一大隱憂。里約熱內盧洲已陷入財政吃緊的狀態,不但消防員、醫生、警察、老師常被欠薪,就連警車要用的汽油、警局的筆及衛生紙都支付不起。政府原先雇用了民間企業偵測運動設施是否藏有武器,不過因缺乏專業訓練及無法負擔大規模的維安檢查,直到上週,司法部長莫賴斯(Alexandre de Moraes)解除了合約,把維安責任交給類似國民兵的巴西部隊(Brazilian Force)。
巴西的政治與經濟情勢每況愈下,25年來經濟持續衰退,治安變差,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政府還花費大筆經費在奧運上--只有40%的民眾相信奧運對國家有好處。而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國防部長榮曼(Raul Jungmann)在5月14日才說:「政府不在意跟維安有關的資訊,要靠其他國家的情報組織。」;不過根據巴西國家通訊社(Agência Brasil)報導,巴西警方已與來自55個國家的250名刑警合作,將24小時交換情報及維持戒備狀態,以防範可能的攻擊事件。
有鑑於前陣子的恐攻形式,目前政府把重點放在「孤狼攻擊」,怕有人被基本教義派影響而攻擊外國代表團。雖然國際正緊密合作及提供資源,不過巴西當局缺乏了解伊斯蘭國的情報系統及專家。
另外引起擔憂的是,里約熱內盧的犯罪率節節攀升。政府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5月發生2100起謀殺案,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3%。對大部分的巴西人而言,當地的犯罪構成的生命威脅比恐怖攻擊還要大;不過這並不表示恐怖主義就比較不可怕或不重要。在奧運期間負責保護運動設施的維安警力( National Force),據傳已被貧民窟的準軍事團體威脅與限制活動,例如不准進入某些社區的酒吧。
2014年巴西曾舉辦世界盃足球賽,應可作為這次舉辦里約奧運的經驗。現在的世界瀰漫著恐怖主義及攻擊事件,巴西若能平安且順利地完成奧運,並且藉由這次的經驗凝聚國家對抗恐怖主義的力量,對於國際社會而言是一大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