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中亞峰會傳遞中國式「鯨吞蠶食」的內涵

侍建宇 2023年06月03日 07:00:00
中國以大唐盛世作為峰會禮儀主軸,在西安大唐芙蓉園舉行歡迎儀式,宴會過程充滿象徵意義。(美聯社)

中國以大唐盛世作為峰會禮儀主軸,在西安大唐芙蓉園舉行歡迎儀式,宴會過程充滿象徵意義。(美聯社)

中國與中亞峰會於2023年5月18日至19日,在西安舉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中亞五國元首同時出席。在中亞五國脫離蘇聯而獨立的三十年後,召開峰會直接表述中國在中亞的擴張內涵與意向,而且大部分已幾近完成。

 

四個在會後的觀察意象或重點分述如下:

 

一、「大唐」作為峰會慶典主軸,象徵中國領銜、中亞五國跟隨

 

中國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五國會後發表「西安宣言」,中國繼續推動「一帶一路」政策,並承諾提供:中亞地區260億人民幣(約為37億美元)的融資和無償援助、加快推進中國經哈薩克通往土庫曼的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建設、達成元首會晤機制,及推動中國與中亞交通走廊建設等共識、以及應允幫助中亞國家加強安全和防務能力以維護地區安全並進行反恐。

 

中國以大唐盛世作為峰會禮儀主軸,在西安大唐芙蓉園舉行歡迎儀式,宴會過程充滿象徵意義。俄烏戰爭曠日無解、美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企圖展現中亞區域外交的勝利,營造中國與中亞「自古以來」就有密切交往的意象。

 

但是以大唐作為比喻也暗示著萬邦來朝與爭戰不斷的內涵。大唐實際上是一個多族共治的帝國,朝廷中有來自中亞地區的安祿山與李白這樣的武將與文人。這次峰會六國歌手齊唱《美美與共》,六國元首共植石榴樹,象徵著六國有如「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卻殊不知「美美與共」、「石榴籽」這樣的形容詞都是中共針對少數民族治理常用的字眼。大唐帝國可以滅掉東、西突厥,中共也透過新疆再教育營進行全面同化的民族政策。因此,很難能夠只把大唐意象下的中亞峰會詮釋成自古以來的深厚友誼,而沒有兼併之意。

 

二、中亞地區作為中俄共享的「勢力範圍」

 

中國藉由這場峰會,向國際與中亞國家宣示,中國才是這裡真正有實力的「老大哥」。美國已經從阿富汗撤軍,俄羅斯也還陷入烏克蘭戰局打仗,沒辦法提供協助。外界總是將中亞地區視作「俄羅斯後院」或「勢力範圍」,就算俄羅斯在中亞仍有歷史遺留殘存的影響力,並擁有一些中國沒有的政策工具:例如中亞通過俄羅斯的石油管線、中亞對俄羅斯特定的農作糧食依賴、以及中亞移民工前往俄羅斯賺取的匯款,但伴隨「一帶一路」十年的開展,地緣政經格局已經悄然生變。而且中亞本土民族主義因為俄烏戰爭,或說因為普欽的「歐亞主義」,反俄情緒持續成長。

 

過去俄羅斯與中亞元首常常舉行峰會,但是中國與中亞的官方會晤機制,僅止於外長層級。直到2022年中國才與中亞國家同意建立元首會晤機制,並商定由中方擔任首屆峰會主辦國。

 

事實上,中國在中亞的擴張已經遠遠超過俄羅斯,只剩下給總統普欽的一個面子;就是不去撼動俄羅斯在當地設置的軍事基地。軍事基地是用來作戰的,作為國力的象徵,承平時期完全無用。而中國透過三十年來的投資與貿易,甚至設立眾多孔子學院,架構出來的社會權力與利益關係網絡,已經對中亞進行無遠弗屆地全面滲透,成為中亞實質的「宗主國」。

 

俄羅斯也承認與中國分享在中亞的「勢力範圍」。2023年3月習近平訪問俄羅斯,兩國元首在莫斯科發布聯合聲明,強調「加強相互協調,支持中亞國家維護主權和國家發展,不接受輸入『顏色革命』和外部勢力干涉地區事務的企圖」。俄羅斯對於中國在中亞地區的擴張無計可施,尤其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妥協的情況更加明顯;中俄兩國共同照應中亞的區域安全,普欽做出很大讓步,等於是讓中國和俄羅斯共享這個「勢力範圍」。

 

從19世紀以來,中國無論哪個政權,都說西方列強「鯨吞蠶食」中國的領土,但是過去十年很明顯地中國卻向外擴張,在中亞更是「鯨吞蠶食」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事實上,除去表層的俄羅斯駐軍包裝之外,中亞內部的所有內容都已經被中國侵蝕。峰會決定建立中國與中亞元首會晤機制,兩年開一次峰會,並設立常設的秘書處。事實上中國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也設有秘書處,現在疊床架屋,顯見中國與俄羅斯分庭抗禮,這次峰會等於宣示中國對中亞地區的擴張已經「木已成舟」。

 

三、被忽略的「糧食安全」與中國與中亞「社會安全」的正向關係

 

這次峰會出現特別提及「糧食安全」,以及農產品貿易、農業合作,這涉及到中國對中亞的功能性定位與策略轉變。中國把中亞定位為「糧倉」,一帶一路倡議加強投資基建和工業之餘,並計畫拉動農業合作與貿易,中國評估並計畫從中亞地區,尤其是哈薩克與烏茲別克進口農產品與糧食。

 

中國過去20年的糧食自給率已從10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八成。預計到2035年,中國糧食自給率有可能進一步下降到不足七成。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全球糧食供應更形緊張,也迫使中國認真分散糧食進口源頭。

 

中國與中亞各國都有糧食與農產品的貿易,但是發展最快的應該是哈薩克與烏茲別克。中國2018年開始進口哈薩克牛肉、大麥、玉米,2019年開始進口亞麻籽、麵粉,2020年更有哈薩克駱駝奶粉輸入中國市場。另外中國也從烏茲別克進口各式瓜果、花生與辣椒。哈薩克政府在2022年開始也想重點發展農牧業,自行投入資金,不僅能增加產能出口糧食,同時也可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穩定社會民心,並發展農牧食品加工業。中國在哈薩克的55項投資項目,包含食品工業像是駱駝奶與馬奶加工奶粉、菜籽油、拖拉機、動物用藥、農作物加工綜合設施興建。但是還有很多當地農業相關投資仍然稀缺,例如動物飼料、農作物肥料等等。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對中亞的農牧業發展已經非常重視,並確定糧食與社會安全的正向相關重要性。中國如何對中亞地區的相關產業進行掌控,甚至寡占,應該也是未來值得關注的焦點。

 

四、中國軍事力量遲早都要進入中亞

 

習近平與中亞各國元首分別會晤時,尤其是塔吉克與吉爾吉斯,都論及安全議題。中國強調與塔吉克「加強執法安全合作,維護兩國和地區共同安全」。可能與塔吉克軍力脆弱,但是地緣戰略上可以箝制阿富汗通往新疆地瓦罕走廊有關,而維吾爾武裝分子的確有一批聚集在鄰近的巴達山地區,而中國事實上已經完成在塔吉克設置簡易的軍事駐防基地。另外,與吉爾吉斯會談則強調「深化安全合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和兩國發展建設提供良好安全環境」,較為廣泛地為「中吉烏鐵路」與地區戰略進行布局。

 

換句話說,中國推動地「一帶一路倡議」屆滿10年之際,現在新冠肺炎初解封,經濟表現仍有疑慮,中國要重整中亞眾多基礎建設項目投資計畫,必須步步為營。投資項目必須能回收成本,同時也要確保項目進行順利與安全,中國軍力逐漸向中亞地區擴張已經理所當然。

 

儘管中國在中亞峰會提出的「四點主張」表面上指出「中亞國家主權、安全、獨立、領土完整必須得到維護。」另外「八點建議」也強調「中方願幫助中亞國家加強執法安全和防務能力建設,支持各國自主維護地區安全和反恐努力,開展網絡安全合作。繼續發揮阿富汗鄰國協調機制作用,共同推動阿富汗和平重建。」宣示的文義保守又客氣,但是實際上中國與中亞國家未公開的情報分享,甚至中國無聲無息地向中亞擴張軍事影響力已經展開,絕不是像「四點主張」與「八點建議」那樣的義正詞嚴。

 

中國其實已經開始鋪設「情報網」為軍事擴張做準備。不僅透過私人保安公司建立「情報站」,更透過華為智慧城市的項目,在中亞五國設立分公司發展資通電科技運用、並協助訓練當地技師進行全面社會監控、安排投入5G和網路科技的建設,等於佈下天網。中亞各國現在與可預見的未來等於完全不設防,任由中國主導監控中亞社會的所有動態。當然在技術可行的狀況下,也不排除中國也正在監聽中亞政治人物、重要商賈、社會領袖,蒐集他們的所有活動數據。情報網鋪設成功才會有傳統實質軍事行動的能力,中國在中亞的情報網鋪建情況絕對是未來幾年需要緊密觀察的課題。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關鍵字: 中亞峰會 西安 中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