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治療新冠或癌症?免疫低下族群面臨生命兩難 病團呼籲衛福部成立專家小組

邱家琳 2023年06月01日 10:28:00

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與台灣病友聯盟邀請立委王婉諭參觀「生命兩難展」。(楊約翰攝)

隨著疫情趨緩,多數人都回歸正常生活,但對癌症病友、洗腎病友與器官移植患者來說,外出仍得提心吊膽,口罩不離身、盡量避開人群,降低染疫與重症風險。為了傳達免疫低下族群的心聲,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與台灣病友聯盟邀請5位人氣插畫家舉辦「生命兩難展」,王婉諭立委也到場觀展,了解免疫低下族群的需求。

 

全台灣有約60萬免疫功能低下的病友,包含血癌、接受癌症治療與免疫抑制劑治療、器官移植者、HIV、先天性免疫不全者等,他們目前仍處在新冠肺炎的高風險中。即便打過疫苗,他們的身體還是難以產生足夠的抗體,可能反覆感染,甚至演變為重症或導致死亡,而且一旦確診新冠,通常需暫停既有疾病治療,有可能導致既有疾病惡化,因此需要透過「被動免疫」方式,也就是靠施打單株抗體來提升保護力。

 

「生命兩難展」邀請Duncan、囂搞、消極男子、狗與鹿、街頭故事李白等5位插畫家創作。(楊約翰攝)

 

從5位人氣插畫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免疫低下族群在後疫情時代,依舊不敢出門上學、社交與工作,甚至連就醫與回診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像「街頭故事李白」描繪罹癌兩年的病友確診後,面臨生命兩難的選擇,煩惱到底要先治療新冠肺炎還是癌症。

 

「我與家中長輩都長期洗腎,家裡是高度防疫狀態,盡可能推掉聚餐,因為不只要考量自己,也怕把病毒帶回家裡,我到現在還是很小心。」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近期疫情升溫,陸續有病友染疫。之前有移植腎友曾施打三劑疫苗,在參加臨床試驗時,抽血發現抗體是零,確診後,一直沒有轉陰,結果在醫院躺了將近一個月,非常辛苦。

 

插畫家「街頭故事李白」描繪病友生命的兩難。(楊約翰攝)

 

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楊約翰攝)

 

 

防疫平權 盼政府重視免疫低下族群的權益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對人類來說,新冠肺炎是新的威脅,政府應該重視免疫低下族群。衛福部應成立專家小組,追蹤免疫低下族群打一劑疫苗後,可以產生多少抗體、保護力可以維持多久、半年之內的防禦率如何等臨床相關數據。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楊約翰攝)

 

「對大部份人來說,疫情已經流感化,但對於免疫低下族群來說,還是需要政策的保護。」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說明,一般人在現行政策下可以施打第四劑、第五劑疫苗,而打疫苗保護力不足的免疫低下族群,未來仍需要定期施打單株抗體提升保護力,但不確定衛福部是否有編列常規預算、提出相關配套措施與長遠規劃。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許多國家關心免疫低下族群的治療權益,都有採取「被動免疫」的方式,讓他們施打單株抗體。台灣目前有採購單株抗體,也有逐步放寬施打條件,對免疫低下族群來說,是很好的武器,但有很多病友不見得知道,盼政府能提醒病友諮詢醫生並進行評估、施打。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楊約翰攝)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楊約翰攝)

 

面對病友的心聲,立委王婉諭回應,她身為民代,責無旁貸,盼與病友團體一起盤點免疫低下族群的需求,向政府陳述有此狀況,要求給予協助,或透過記者會形式呈現訴求。她也會同步了解衛福部在醫療相關補助政策上,是否因為疫情趨緩、指揮中心解散後有所變動或調整。

 

「免疫低下族群遇到的兩難,比我們大部分人來得辛苦,考慮的面向也更多,也因為我們不了解、不身在其中,看不到這樣的需求是如此困難。」王婉諭感性說道,相對病友而言,多數人遇到的兩難是生活上,比較容易解決,隨著疫情趨緩也越來越微小。她希望透過這次展覽、網路串聯與記者會來發聲,讓政府單位與社會大眾一起協助免疫低下族群。

 

時代力量立委、黨主席王婉諭。(楊約翰攝)

 

 






回頂端